雷敏在草莓基地向农户了解幼苗移栽后的情况。卢静摄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秋天是丰收的季节,10月21日,走进赫山区泥江口镇七里江村,创业青年雷敏正在新建的烘干仓储中心忙上忙下,中心一旁是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农特产品帮扶中心,也是他今年新增的创业项目。
雷敏在村里创业已有8年多时间,目前经营的产业有农家乐、特色种植、茶园、粮食仓储等。他种植双季稻300多亩,年销售农特产品100万余元,带动当地100多户村民共同致富。回想创业历程,雷敏感慨,创业之路虽然艰辛,但有了村民的信任,自己便有了前进的动力。
2007年,大学毕业的雷敏在江苏等地从事销售工作,且取得了不俗成绩。随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回乡创业,雷敏也萌生了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念想。“主要原因是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加上当时村里还没有年轻人返乡创业,我想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第一人。”雷敏说。
2017年,雷敏在村里流转了400亩稻田种植双季稻,逐步发展后,他意识到,想要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光靠种植远远不够。
回村创业的这些日子,雷敏没少到村民家串门。他发现,当地村民非常勤劳,平时喜欢制作坛子菜、红薯片,周边山里有许多野生茶,不少村民喜欢采摘回来制作绿茶,口感和品相都很不错。但村民制作的这些农产品,都是自用,没有外售产生效益。
雷敏想,自己擅长销售,在城市里积累了许多稳定的客户,何不索性当个“农产品经纪人”,号召村民一起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他将自己的想法和朋友以及多位村民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很乐意共同来做这件事。
“不用操心销售问题,我们当然很乐意。”在李丽云家里,她正在打包茶叶和红薯片。她和家人一起加工农产品,已经和雷敏合作五年,每年可增收6万余元。像这种亲戚抱团合作的家庭,在雷敏眼中属于质量高、产量大的优质客户,村里有10多户。
但村里还有许多劳动力不足的家庭,也经常向雷敏透露想在家里增加一点收入。于是,雷敏创办了一个帮扶车间,以订单式加工的模式,从村民手中回收原材料统一加工和包装,车间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其中包括20多位就业困难的村民,人均每年可增收1至1.5万元。还有100多户村民向车间供应农产品,光茶叶一项每年销售额就高达20万余元。
8年多的创业,雷敏身上展现出很强的联农带农能力。2021年,村民雷赞想回乡创业,雷敏建议他流转土地10余亩发展特色草莓种植。“雷敏负责推销,我就专攻种植。”雷赞说,基地实现了自己育苗,每年可节约4万余元成本,且苗子成活率、产量都较高,年产值基本都上了15万元。
在农村创业的时间一长,雷敏越来越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今年他新建了泥江口镇粮食烘干仓储中心、农特产品展示中心、集中育秧大棚,开辟了集中育秧、机插机抛、病虫害绿色防控、烘干仓储等生产托管服务新业务,推动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产业链发展。“烘干仓储中心每天可以同时烘干60多吨稻谷,7月中旬开始投入使用,已经烘干稻谷600多吨。这段时间,雷敏利用育秧大棚闲置时间种植了辣椒、黄瓜、豆角等蔬菜,月底可以上市,每亩大棚预计可增收2000多元。“村里有很多闲置的小水塘,我已经陆续流转了10来口,准备着手养殖鳜鱼。泥江口镇有一定的文旅基础,未来我的发展方向是探索农业和文旅相结合的致富之路。”雷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