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右)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左)一起在田间见证再生稻测产。 胡紫鑫摄
无人收割机按照预设路线来回穿梭,收割再生季稻谷。胡紫鑫摄
10月31日,在大通湖区再生稻无人(少人)农场内,15位院士、专家、教授齐聚于此进行观摩评议。实测结果表明,今年再生稻亩产达1265.28公斤,喜获丰收。
在罗锡文、陈温福、李培武、柏连阳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11位来自全国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的共同见证下,检测方随机抽取万亩示范片中的3丘进行检测。一台台无人收割机按照预设路线来回穿梭,收割的再生季稻谷自动卸粮并转运到指定位置,接受专家测产。通过称重,扣除水分和杂质,三丘田块的实测产量分别为523.7公斤、497.4公斤和512.0公斤,经算术平均,再生季平均亩产511.0公斤。加上头季测产754.28公斤,再生稻全年亩产达1265.28公斤。
再生稻种一茬收获两次,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具有生长期短、成本低、米质优、产量高的特点。在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团队、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2023年在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创建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这也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长江流域再生稻产能提升和优质高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农场已初步实现农机作业任务远程创建与远程控制,利用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再生稻全程数据采集分析、农事指令智能决策和农机作业智能执行,下一步,将实现种收同轨和耕种管收烘全链条无人或少人化,打造一个可推广复制的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娜 昌诗琴 郭建华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