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记者来到南县明山头镇丰安坝村村民陈岳建家的小院里,远远的就被一阵欢声笑语所吸引。随着一道道冒着热气的蒸螃蟹、干锅鸡、清炒花生芽等美食佳肴从后厨端出,院内愈发热闹起来。原本门可罗雀的庭院变成了宾客如云的农家乐,陈岳建和妻子虽然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远离城市喧嚣,到农家小院休闲一番,已经成了许多城里人的新风尚。2016年,陈岳建瞅准时机,带着妻子从广东回到老家,把自家庭院改造成农家乐,经过七八年的经营,俨然成了全镇庭院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特别是到了吃小龙虾、吃螃蟹的季节,岳阳甚至长沙那边的人都会来我们这里,尝尝绿色的农家菜,住住原生态的农家院。”陈岳建告诉记者,光今年他就已经有10多万元收入,比在外面打工赚得多。
通过“庭院+特色农文旅”,丰安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三立村,则通过“庭院+特色种养”使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变成了“聚宝盆”。
来到三立村村民易庆云的家中,只见房前屋后一棵棵香橼树挺拔傲立,树下,一群土鸡正自由地觅食。“我家种了20棵香橼树,一棵能挂果50多公斤,长得好的能有100公斤以上,年收入4000元,加上养的40只土鸡,一年收入轻松过万元。”易庆云说。
据三立村党总支书记张德辉介绍,香橼树在本地也叫“泡柑树”,果实酸涩难咽,但具有药用价值,到了收获时节,会有药材公司上门收购。鉴于香橼树生命力顽强、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三立村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的空地种植香橼树,以“地上种树+树下养殖”的复合模式,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该村共种植香橼树2500棵左右,年产果21万余公斤,年产值55万元以上。
利用自家庭院实现就业创业的家庭,在明山头镇处处可见。创丰村的“居家加工”是镇里庭院经济的又一新探索。在创丰村村民刘明凤的家里,她正和邻居张春华一边围炉煮茶唠嗑,一边轻巧熟练地编织蟹笼。“别看我们这么悠闲,可一点儿也不耽误我们赚钱。”刘明凤笑着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3年3月,创丰村注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万元,盘活村内一所800平方米的闲置旧学校,将其改造为厂房,采用“村集体+企业”的运营模式,发展渔具加工。为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加上渔具编织对场地要求不高,渔具厂允许村民把原材料带回家制作,开启“居家加工”新模式。
据渔具厂负责人高磊介绍,为了保证生产质量,村民在签订用工协议后,得经过一个星期的培训才可以正式上岗。培训结束后,村民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每提交一件成品,才能申领一套原材料,按件计费、即时结算。“我们是一手交货一手交钱,所以村民都很信任我们,工作积极性非常高。”高磊说。
今年年初,在村党支部的建议下,渔具厂还新购置了两台配送车。现在村民只需一个电话,厂里就可以把原材料送上门,把成品收回去,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把钱赚”。目前,创丰村共有50余名村民利用该模式实现“居家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产品销往湖北、江西、广东等10余个省份,年盈利超35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5万余元。
近年来,明山头镇因地制宜延伸庭院经济产业链,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旅则旅的工作思路,在房前屋后方寸地上做文章,探索形成了经营型、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型等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多点开花、不断壮大,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