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富农强村

——张家塞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走笔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2-24 08:55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皮振军展示码列整齐的秸秆。陈徐文倩摄

  2月22日,在资阳区张家塞乡柞树村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研发基地,机声隆隆,10余名工人忙碌不停,废弃的秸秆经过粉碎与建筑材料比例混合等工序后,短短几分钟就成为一块秸秆纤维陶粒混凝土砌块;厂区旁边的广场上,一块块秸秆砖码放成排、整装待发。“可别小瞧了这些秸秆做的砖块,它不仅防水、保温、隔热、造价低,是装配式建筑楼板及主要保温材料。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村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让秸秆成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宝贝。”望着码得整齐的秸秆砖,村党总支书记皮振军笑得合不拢嘴。

  秸秆如何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指着秸秆砖,皮振军向记者讲述了村庄产业发展的故事:2023年以前,柞树村产业资源稀缺,依托德兴湖,村集体以养殖鳜鱼、甲鱼为主。2023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皮振军与湖南诚友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龚有书聊天时,了解到秸秆综合利用加工项目。“当时正值秋收,秸秆的处理是个头疼事。”于是,皮振军联想到村里有一个闲置的小学,正好可以作为项目的基地。有了这个想法,皮振军从益阳往返长沙16次,经过多轮协商,最终用诚意打动了龚有书,达成合作协议。“通过‘保底收益+土地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村集体年保底收入有10万元,加上特种养殖业,去年我们村的村集体收益突破100万元,项目还带动了村上30余人就业。”皮振军说。2024年4月,基地落地柞树村。柞树村作为水稻种植大村,每年田间产生近175万吨秸秆。于是,柞树村为基地提供秸秆原料,并卖出相应收入,利用这一部分收入,柞树村免费为村民们提供了秸秆收割服务。“过去,我们用农机收割秸秆,一亩的费用就需要100元,现在村里免费帮我们收割秸秆,帮我们省去了一大笔开支。”种粮大户邱佑云说,去年他一共种植了230亩水稻,节省了秸秆收割费2.3万元。

  在富民村的村集体企业烘干机厂,村党总支书记邹梦兰告诉记者,通过烘干机厂和擦菜子产业,富民村去年村集体收益达86万元。“2021年,我们建成烘干机厂,解决农民晒粮难问题的同时,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邹梦兰介绍,烘干机厂年烘干量超6000吨,为村集体增收70万元。此外,去年10月,乡党委政府通过联络乡友,引入珠海餐饮协会副会长、乡友龚建华来富民村考察,确定了合作模式。目前,烘干机厂已完成第三期建设,新建了擦菜子制作加工厂,今年可承担全村擦菜子的制作与加工,助力乡村振兴。

  各村富带动连片兴。在合兴村,通过开设标准化的甜酒生产工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乌龙堤村发展稻鱼基地和中药材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2024年,张家塞乡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探索发展“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模式,做实兴产、富农、强村文章,全乡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13.8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王璞 郭衡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