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大通湖区千山红镇金燕子稻虾生态农场春耕备耕基本就绪,300亩稻虾田上,即将掀起新一轮生产热潮。近两年,千山红镇一边持续推动稻虾产业迈入稳定高产的发展轨道,一边指导农民和合作社大搞“稻果”“稻蔬”“稻蟹”等“种养配对”,拓宽增收渠道,当地企业和农民尝到了甜头。
2月捕捞虾苗,4月底5月初机插秧,7月放种虾,8月收获再生稻头一季,10月收获再生稻第二季,稻谷收割后10月中下旬上水育苗。这是金燕子农场一年中“小龙虾+再生稻”循环种养的时间表。稻虾共作的生产模式,为水稻和小龙虾搭建起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稻田为小龙虾提供栖息环境和底栖生物饵料。小龙虾捕食稻田害虫,减少农药用量一半以上,其排泄物又是优质有机肥,节省稻田三分之一以上的肥料。稻虾田产出的大米香甜、小龙虾鲜美,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可观。“稻虾田平均每亩年产稻谷约800公斤、小龙虾250公斤以上,亩均产值超6000元,是一般稻田亩产量的125%、产值的700%。”农场负责人战东威底气十足。
金燕子农场还科学挖掘土地产能,打造蔬菜走廊、水果廊架和花园庭院,种植美女樱、猕猴桃、秋葵等40多种经济作物。战东威介绍,两年前,他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借助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引入果蔬种植和观光农业、乡村休闲等新业态,不仅大大改善了乡村面貌,还增加了农民收入。2024年,金燕子农场综合产值达2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新的农业发展理念、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在千山红镇开花结果,实现了稳粮增效、粮虾双赢的乡村振兴新“丰”景。
春节期间,大西港村四季蔬菜合作社接到粤港澳大湾区250吨“广东菜芯”的大订单。送上门的销售“开门红”,让合作社负责人张凯笑得合不拢嘴。“新建的育秧大棚3月初就能投入使用,无缝对接春耕。”近年来,千山红镇与湘粮集团定向合作,推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等开展订单生产,稻谷、螃蟹等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加工后升值2~3倍。
目前,千山红镇“水稻+蔬菜”模式已覆盖全部7个村。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一对一”产业帮扶下,从事稻蔬轮作的农户越来越多。2024年,仅四季家庭农场就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发放农民工资30余万元,再加上种植收入,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新的农业经营理念也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发展。2022年,大西湖村成立碧湖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有限公司,利用115亩退养鱼池发展“水草+”种养,每亩收益2000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左右。千山红镇利用沟渠两侧、空坪隙地等土地资源,发展“沟渠经济”,种植枳壳等经济林木19.55公里,4月收获枳实,5月收获枳壳,每株产量25公斤,单价4.5至5元不等。该镇还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将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三资”管理、盘活闲置资产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村集体经营土地+多种种养”模式,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