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沅江市琼湖街道辖区内,一名由奶奶照管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因成绩不理想,害怕被训斥,晚上不敢回家,躲在了小区的楼道里。奶奶急得报警,后经过民警的多番寻找,终于在第二天中午找到了人。琼湖街道矛盾调解处理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后,主动关心学生身心状况,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最终主动向奶奶道歉。这是该矛调中心成功化解“鸡毛蒜皮”矛盾的一个案例。自去年10月以来,琼湖街道共接收庆云山派出所、万子湖派出所、琼湖派出所转办矛盾纠纷案例156件次,网格员摸排上报65件次,正式建档调处59件次,化解成功45件次,接受法律咨询28人次。
琼湖街道人口多,社情民意复杂、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基层社会治理任务较重。如何将家庭、邻里等非警务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预防在前端、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去年9月,街道在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的新路径,优化“公安+司法+矛调中心”平台。通过部门共驻、资源共享、矛盾共调的方式,试点成立矛盾调解处理中心,构建“一站式”协调体系,力争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
刚成立的矛调中心设在琼湖派出所一楼,有2个小型调解室、1个大调解室,街道平安法治和应急管理办、司法所、公安等单位的专职调解员以及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吹哨”即到,组成一支满血版金牌调解员队伍。矛盾纠纷的信息来源由街道、村、社区网格员搜集上报,派出所接警后达不到出警标准的纠纷,马上移送交办过来。矛调中心根据接收的情况进行分类处理,矛盾较小的邻里纠纷交村、社区协调,矛盾较大的由中心处理,一时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其他解决途径。
通过几个月的运行,矛调中心经手的事情越办越顺。他们接手案件后,首先会对症下药做好前期工作,然后约见双方,通过分析根源、讲解法律法规以及设身处地地劝导,调解成功率达到了80%。对于无法和解的,工作人员会建议走司法或者其他处理途径。矛调中心会在协调完成后半个月内,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并登记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