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拂过雪峰山脉的褶皱,安化县烟溪镇的26.83万亩林海泛起新绿。在这座森林覆盖率达87.7%的山区小镇,强有力的治理体系、跨区域的日常联合管护、科技赋能催生的“致富账本”,正共同编织着林长制改革的创新图景。
近年来,烟溪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责任体系,推动林长制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从林长制迈向“林长治”。2024年,湖南省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对2024年度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地区予以表扬奖补的通报,烟溪镇榜上有名。
压实责任与专业支撑双轮驱动
去年,烟溪镇建立“镇—村—网格”三级林长组织架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双总林长,选配村级林长17名、网格护林员34名,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全覆盖。同时,建立林长制会议、督导、巡查、培训等4项制度,定期研究部署、考核林长制工作,创新制定林长制工作报告及档案管理制度,使林长制运行系统化、规范化。2024年以来,全镇通过林长巡林发现并整改问题12个。
为破解基层林业管护能力薄弱难题,烟溪镇构建“理论授课+实训操作”立体化培训体系。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对基层林长、林长制工作人员、护林员的综合业务培训,邀请省市县相关单位指导开展护林员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镇村干部、护林员57人次。
通过压实责任链条与强化专业支撑双轮驱动,烟溪镇林长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护林员李亮东2024年加入镇林长队伍,谈及工作感受时,他说:“经过培训,现在每个人都十分明白自己的职责,通过操作高科技设备辅助巡护,效率比过去提高3倍多。”
“单兵作战”变“全域联动”
今年3月,在烟溪镇与怀化市低庄镇交界的林区,护林员刘仁亮与低庄镇同行肖吕在山林里相遇。两人手持专业设备,设备上显示该林区的生物防火林带、松材线虫监测点等信息。“过去交界这块可以说是‘三不管’地带,现在通过协同共治,我们两镇的森林资源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刘仁亮说。
改变始于烟溪镇积极完善“多长合一”联动机制。近年来,该镇通过整合林长、河长、警长职能,根据林、田、河湖地理布局因素划分片区网格,构建起“林、田、河湖”大网格管护体系,实现“多长联动、一巡多查”。同时,通过与怀化市低庄镇和周边5个乡镇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重点解决协调会商、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形成以防火无界、自防为主、积极联防为原则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林长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过去各扫门前雪,现在是一盘棋。”镇党委书记谢昂手机展示森林防灭火工作区域联防工作群的聊天记录,记录显示今年烟溪镇开展日常联合管护已达20余次,解决协同共治方面重难点问题12个。而通过航拍图片可以看到,12.48公里生物防火林带、4.2公里国债防火阻隔系统等森林防火基础建设,已经将烟溪镇与周边乡镇系统串联成有机整体,共同筑牢了周边森林的防灭火铜墙铁壁。
科技赋能助力绿富同兴
在烟溪镇海拔400余米的松林深处,无人机呼啸升空,精准喷洒防治松针红斑病的药剂。技术员肖健边紧盯操控屏,边介绍:“去年,我们利用无人机,仅用4天就实现了3000余亩林地防治全覆盖。”
科技手段重塑了传统管护模式。今年3月20日,在烟溪镇联合村,护林员刘群举着手机扫描村内800岁古树的二维码,树龄、保护等级等信息即刻弹出。烟溪镇林长制工作负责人刘松平介绍:“这些二维码就相当于古树的‘身份证’,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对752株古树名木进行‘一树一档’登记建档,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实时跟踪监测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保护现状等情况,能及时对衰弱的古树名木进行针对性抢救复壮。”
科技赋能更体现在村民致富领域。春分时节双龙村的黄精种植基地,土地上泛着新绿。基地负责人刘跃魁蹲在地头,小心拨开腐殖土,察看黄精长势。他说:“近年来双龙村通过林下种药材,每亩每年能增收2000元。其他村也通过种植油茶、黄精等林下经济作物,走上了致富路。”据悉,2024年烟溪镇引进油茶、中药材加工经营主体10家,培育种养主体8家,新造油茶1000余亩,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黄精400亩,全年林下经济年产值破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