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江上的鱼儿“产床”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4-27 09:24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蔡朝辉察看鱼的产卵情况。陈徐文倩摄

  4月24日,在资江资阳区刘公滩河段,一名人工鱼巢巡护人驾驶巡护船开展例行巡查。船行至一处水湾,随行的记者看到,岸边水草丰茂,一排排人工设施整齐地漂浮在水面上。“这就是人工鱼巢,它能为鱼类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产卵环境。”说话的是58岁的护鱼人蔡朝辉。这位生长在资江边的中年男子,是资阳区的退捕渔民,曾经在江上捕鱼30余年。

  如今,蔡朝辉已变成一名巡护人。“每年3月到6月是鱼类的繁殖期,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工鱼巢上,每天都会检查鱼卵,根据水位情况调整鱼巢位置。”言谈间,蔡朝辉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喜悦。3天前,该流域江面涨水近2米,水草被水淹没后,蔡朝辉便驾船将鱼巢拨移至岸边展开,等到水位下降后,蔡朝辉再将鱼巢拢回河面,确保鱼儿产卵不受影响。“你瞧这上面晶莹的颗粒就是鱼儿的卵。”靠近人工鱼巢后,蔡朝辉用竹竿挑起其中一片棕片,与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郭玉香一起检查鱼巢上附卵的情况。“建造鱼巢也有讲究,需要选择水势平缓、水底砂砾礁石众多的水域,且要远离主水流和航道,以免受水流和往来船舶的影响。”指着河边的水草,郭玉香告诉记者,刘公滩河段就是一处难得的鱼类的天然产卵场,以前没有人工鱼巢时,鲤鱼、鲫鱼等产黏性卵的鱼类一般会选择在河滩的浅草植被上产卵,但是水位一旦下降,鱼卵便裸露在外暴晒或沉入水底不能正常孵化。

  人工铺设鱼巢后,不仅能为鱼儿搭建“产床”,“产床”随水位浮动,不会搁浅在岸上,还能为鱼儿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竹竿底下,交错悬吊着一万多片棕片,这些棕片代替水草,帮助鱼儿顺利孵化,提高鱼卵孵化率。”郭玉香说,今年,资阳区在资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共设置人工鱼巢1.2万个,近4年累计设置4.5万个人工鱼巢,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恢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王子昕 彭翔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