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解忧“只进一扇门”

——资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站式”服务见闻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5-06 09:07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4月30日,记者来到资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只见服务窗口窗明几净、秩序井然,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来访群众答疑解惑。家住汽车路街道的王大姐正在咨询劳务纠纷,她说:“以前遇到矛盾纠纷,要到处找部门投诉,现在只要来到这里,就有人给出解决方案。”

  这一转变得益于资阳区委政法委创新实施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机制。以前,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可能要跑好几个部门,费时又费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资阳区把多个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在区综治中心采取“常驻+随驻”的方式,法院、公安等部门长期办公,区妇联等单位根据需要随时参与,让群众只要走进中心,就能把事办妥。

  “我们现在有7个功能室,实行‘一个窗口接待、一站式办结’。”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林剑伟介绍,群众来了,无论调解纠纷、咨询法律问题、反映诉求,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解决。

  在区综治中心服务大厅,记者注意到一个特别的设计——信访部门与综治中心在同一地方办公。这一安排正是资阳区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动体现。

  “以前群众遇到问题,常常分不清该找哪个部门,现在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做好分流。”林剑伟说,当群众反映政府工作存在不公平、不作为等问题时,会按信访程序处理;若是普通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则由区综治中心接手调处。为了提升调解效率,区综治中心还整合了司法等专业力量,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工作模式,既保证了调解的权威性,又让矛盾纠纷化解更高效。

  典型案例最能说明问题。迎风桥镇某村民小组将集体土地出租建设养鸡场,租约到期后,部分村民坚决反对续租,矛盾激化后便上访。区综治中心接到案件后,经过深入分析发现,表面上是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纠纷,但实质上是村民与租赁方的矛盾,于是立即启动调解程序,组织司法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多轮协商。通过厘清各方诉求,最终达成了既保障村民权益又兼顾集体利益的解决方案。

  “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机制背后是严密的工作网络。全区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排查体系,每月开展滚动排查,重点人员建档率100%。区综治中心每日汇总110非警情、区长热线等6类信息,通过智能平台精准分派。

  在处理问题上,区综治中心会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处置。属于单个乡镇的问题,直接交当地处理;涉及民生的问题,转给相关职能部门;治安纠纷由专门的警调办公室负责;需要多部门协调的,就由司法所牵头调解。遇到特别复杂的问题,区综治中心会召集公安、法院、检察和信访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起研究解决。

  为了确保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区综治中心全程跟踪每起矛盾纠纷的处理情况,要求承办单位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不能走过场。对解决不力的单位,还会发出警示函督促整改。现在,全区每个月化解100多起矛盾纠纷,基本做到了“小问题村里解决,大问题镇里处理”。

  大码头街道平安办主任刘峰是区综治中心的“常客”,经常过来“取经”,学习调解经验。街道辖区内有多个行政单位,还有明清古巷文旅项目调解工作需要有关部门支持。“现在遇到复杂问题可以直接请中心协调,再不用逐个部门跑了。”刘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彭辉 周理杰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