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拨打12345热线首次‘对话’,到一周后实地考察成行,从快速建立项目微信群,到群里政府部门领导对我的问题‘秒接秒应’,我们感受到了最大的招商诚意!”6月11日,在大通湖区的项目合作签约现场,广州略胜果茶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斌如此感慨。一次跨越粤湘的热线通话,促成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投资佳话,更彰显出大通湖区创新招商、为民务实的开放发展大格局。
热线牵线:从“民声”到“商机”的暖心闭环
“我是华容人,每次回家经过大通湖区时,印象都很好,我想在那投资一个果茶机器人工厂……”5月8日下午,身处广州的胡斌致电益阳12345热线,表达投资意向。令他意外的是,次日一早,他就接到了大通湖产业开发区负责人的主动回电。5月14日区长罗立峰带队赴广州考察,5月19日胡斌率团队来大通湖区考察,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大通湖略胜项目”微信群迅速建立,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化身企业服务员,随时在线答疑解惑。
无独有偶,为加快中科绿能新能源装备智造基地项目落户,区委书记王新宇4个月内两度上门洽谈,相关部门紧密跟进,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生动诠释了大通湖区“尊商、亲商、安商”理念。类似的故事在大通湖区不断上演。
“企业的每一通电话、每一份诉求,都是我们改进服务的‘指南针’。”区商务文旅广体局负责人表示,通过热线、企业微信群等渠道收集的20余条招商建议,已全部转化为“定制化”服务方案,真正实现“企业点单、政府接单、高效办单”。
精准招商:从“撒网”到“链合”的创新突围
在大通湖区的招商版图中,“产业链精准对接”是最鲜明的关键词。围绕植物提取、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主特产业,一支支“产业特攻队”活跃在江苏、广东、北京等地。今年1-5月,全区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23场,对接企业56家次,新签约项目中80%属于主特产业链上下游。
5月的港洽周,成为大通湖区招商成果的集中展台:经促会大湾区分会成立大会,现场签约项目6个;招商小分队3天考察8家企业,推动2个项目高效落地。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项目不仅“含金量”高,更具“带动力”——智能饮品设备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5亿元,带动就业200人;中科绿能项目将填补储能PACK线总装空白,助力新能源产业集群成型;食用菌提取深加工项目则依托本地生态资源,让“洞庭荷尖”走向“国际货柜”。
“我们招项目,就是要培育‘能生蛋的金母鸡’。”副区长朱桂林介绍,通过绘制“产业链图谱”、建立“链主企业库”,梳理出32家目标企业清单,推动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集群效应。
服务升级:从“保姆”到“家人”的生态营造
“项目落地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起点。”这句话写在大通湖区每个招商项目的“服务手册”中。针对企业反映的要素成本高、人才短缺等问题,该区打出“组合拳”:在园区引进大通湖速递物流营销中心,物流成本下降30%;启用园区污水预处理厂,推进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持续为企业降本增效;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举办专场招聘,开展“靶向式”技能培训;开展“外贸破零倍增”行动,新增实绩企业获6万元奖励。
湖南芝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遇到用地审批难题,大通湖区成立专班“跨夜协调”,迅速完成所有手续。项目负责人黄民凤感慨:“从签约到落地,政府比我们更操心!”河坝镇80MW渔光互补项目,60天内高效完成22339根预制管桩施工和175084块光伏板安装,实现提前并网发电,也得益于大通湖区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要素保障上做“加法”、跨部门联动上做“乘法”。
未来可期:从“招商”到“兴商”的幸福续航
今年以来,大通湖区新签约项目6个、新开工项目8个、新投产项目6个,年度目标完成率均过半;对非贸易顶住国际环境影响实现“破零”;新增跨境电商企业1家,进出口额突破300万元。
王新宇表示,该区下一步将聚焦主特产业,大力招引“三类500强”企业,拓展外资增量、深耕存量;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为签约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力促早投产、早达效;着力培育外贸动能,培育10家以上外贸主体,推动植物提取物、麻纺织品、特色水产等产品走向世界,擦亮“洞庭之心”国际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