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邂逅农耕美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6-17 08:46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村民带着学生们寻找野趣。卢静摄

  “这是什么草?好香啊!”“第一次见到秋葵,原来长这样!”……6月16日,桃江县修山镇修山社区明灯山冲热闹非凡。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近百名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在村民的指引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耕文化研学活动。

  明灯山是桃江县有名的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这里不仅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山洗耳溪印子粑粑”,还有楚狂古窖酒、洗耳溪笋干等特色农产品。当地村民还自发收集传统农具,打造了一座充满乡土气息的“农耕博物馆”。

  同学们被明灯山冲秀美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深深吸引。他们跟随村民的脚步,聆听生动的乡村故事,学习课本之外的鲜活知识。当“荣誉村长”苏伟讲述自己如何带领乡亲们将荒山变成“田中有鸭、溪里有鱼、洞中有酒、山上有鸡猪”的生态田园时,同学们听得入了迷,不时发出惊叹。

  明灯山以生态农业为基底,以非遗为特色,着力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听完讲解后,同学们分组开展入户调研。村民钟阿姨带领的小组径直走向田野,开启了一场山野寻趣之旅。

  “我们山里到处都是宝贝,你们猜猜这是什么?”钟阿姨随手从路边采下一把野草,同学们立即围拢过来,有的俯身细看,有的凑近轻嗅。

  “好香啊!这是什么草?能吃吗?”同学们好奇地问。

  “这可是大家都吃过的蒿草啊,做蒿子粑粑的原料。不过现在季节晚了,蒿草长老了,已经不能吃了。”钟阿姨笑着解释。

  同学们沿着田埂边走边问,当路过一片水田时,一群正在嬉戏的鸭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同学们知道吗?这些鸭子不是普通的鸭子,他们可不简单。”苏伟故意卖了个关子。

  “难道不是养来吃的吗?”有同学脱口问道。

  “哈哈,它们可是咱们的‘农田小卫士’,这会儿刚‘下班’回来休息呢。”苏伟幽默的回答引来一阵笑声。看着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他顺势讲起了稻鸭共育的生态农业故事。

  整个上午,同学们的脸蛋晒得通红,但收获满满。他们品尝了村民自制的地瓜干、鲊埠牛肉当“码子”的修山面,还参观了修山面条加工车间。

  在体验印子粑粑制作的过程中,现场气氛格外热烈。同学们齐声喊着“嘿嘿”的号子,合力将蒸好的糯米团倒入石臼,你一锤我一杵地舂捣起来。待米团捣至绵软,大家又围成一圈,跟着村民学习揉面、压模。当第一个成型的粑粑“啪”地从模具中脱出时,人群中顿时爆发出欢呼声。“快看!我压出了‘福’字!”“我的是‘寿’字!”“这‘喜’字最漂亮!”同学们兴奋地举着自己制作的粑粑互相比较。

  “这样的活动让城里孩子真正走进乡村,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非常有意义。”随行老师吕小龙说。当天,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明灯山列为学校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过去我们接待的多是本地学生,这次首次迎来市外研学团队,是个很好的突破。”苏伟说,这次活动是生态农业与研学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廖碧娟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