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隅。卢静摄
6月18日,走进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一望无垠的禾苗随风起伏,干渠、机耕道两侧绿树成荫,乌梅、银杏等乡土树种与广袤农田相映成趣。
作为我市“国家森林乡村”,这里高标准农田连片成方,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化村庄和谐共生。近日,该村又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科技赋能的希望田野
“现在是13时,他们在观测紫外线对早稻生长的影响。”在村口的一片实验田里,3名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正手持测量仪专注记录数据。种粮大户周立强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蹲在田坎上,顶着炎炎烈日在旁观摩学习。
周立强是村里有名的种子繁育经销商,他流转了300多亩水田,通过“免费供种+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的模式,带动周边百余农户共同发展水稻种植。
今年,他的基地承担了国家重点农业项目,重点研究“早专晚优”双季稻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差异。
“这边是传统种植区,那边是科研团队试验区,稻秆粗细对比很明显。”周立强指着田间介绍。在专家指导下,试验田的早稻穗长比普通稻穗长5厘米,预计亩产可达600公斤。
市财政局驻高粱坪村工作队队长熊伟介绍,驻村后他们立即对全村产业展开调研。这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现有4700余亩双季稻、11个种粮大户和400多散户,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覆盖主要产粮区,近年来新建机耕道和灌溉渠道万余米。
绿意盎然的森林乡村
高粱坪村处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漫步村中,绿意扑面而来,村道与干渠纵横交错,各类植被错落有致,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田园水墨画卷。
来自后盾单位赫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驻村干部晏山山指着整洁的村道介绍,这里的村民爱护环境,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从公共空间到农家院落都保持着令人舒心的整洁。
村庄的生态亮点当属那条获评“省市最美示范河道”的南干渠。“干渠岸绿水清,两旁精心栽种了乌梅、银杏、桂花、红积木、茶花、紫薇等多类树木,既有乡土品种,也有名贵花木,更有果树与观赏植物点缀其间。”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祝中良说,这里四季绿意葱茏,为村庄增添了无限生机。
鸭婆湾广场是个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美丽屋场,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传统韵味。广场旁,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成的农耕文化陈列馆格外引人注目。“每一件农具都在诉说农耕文明的故事。”祝中良介绍,村民们自发捐赠的200余件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品,不仅见证了乡村发展历程,更时刻提醒着后人要牢记“粮食安全是根本”。
生态致富的双赢之路
作为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高粱坪村的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的新态势。记者走访发现,村里产业仍以农业为主,但已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型。
“我们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祝中良说,村里通过“双轮驱动”策略促进增收,一方面着力培养本土农业人才,扶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周立强、夏志鹏等返乡青年为代表的“新农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规模种植户夏志鹏的发展令人瞩目。他流转800多亩耕地,建起了现代化的水稻种植基地。为支持其发展,村里完善了水利基础设施,镇农技站专家定期上门指导。如今他已拥有插秧机、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20多台(套),不仅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
村里还创新集体经济运营模式,通过跨区域合作实现多元增收。“我们以集体资金入股周边乡镇多家企业,每年获得稳定分红。”祝中良说,目前村集体年收入突破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