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的智能“新生”
在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的百年木仓内,松木架上茯砖茶沉淀着时光沉香。茶厂的三层机制茶生产线是目前安化黑茶行业唯一三层环型自动化茶砖生产线,使用智能机械手进行联装作业,节约车间使用面积60%,操作人工由17人减少至5人,安全生产条件更好、产品品质更加稳定,通过点击电子屏,高质量的茶砖便如流水线般输出,整个过程流畅而高效。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共同守护着安化黑茶的独特韵味。
万隆黑茶产业园的变革更具冲击力。GMP车间拥有4条全自动化标准化洁净化的生产线,包含茯砖袋泡茶生产线、天尖袋泡茶生产线、速溶黑茶生产线和茶叶全自动包装生产线,速溶茶产量可达420袋每分钟,每天使用茶粉大约100公斤,可生产20万袋速溶黑茶,年产6500万袋。而在云台山的茶园,茶农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查看茶园的生长环境、智能工厂的建设、茶叶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并建成了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视频的5G智慧溯源体系。
安化黑茶向“新”而行,背后离不开一众“智囊”的鼎力支持。近年来,安化县聘请陈宗懋、刘仲华等7位茶界顶级专家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顾问,刘仲华院士工作站落户安化并被认定为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茶所、杭茶院、湖南农大、省茶科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截至目前,该县现有高新技术茶企33家,安化黑茶行业申请专利3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
安化黑茶的“破圈”实验
在安化黄沙坪古街的永泰福茶号里,工作人员正对着手机展示千两茶制作技艺,随着时间推移,汗水逐渐浸透了他们身上的T恤,而手机背后的万千网友也纷纷下单,想要一睹这古老技艺的风采。近年来,安化县在黄沙坪成立全国首个安化黑茶抖音基地,依托线上平台,安化黑茶2024年线上销售额持续增长。
“喝黑茶真的能解腻!”长沙游客贺亚荣在安化黑茶体验区感叹。今年,安化以“体重管理年”为主题,联合百家茶企推出多款以黑茶为基底的功能产品,并将在千城万店设体验馆。安化黑茶调节代谢、消脂解腻的功能,不仅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更成为当下体重管理的健康密码。
“不仅要口味好,更方便、外观好、能提供情绪价值也是年轻人的追求。”在安化县仙溪镇,吴江宇拿着最新产品的包装盒仔细端详着,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作为洢水四保贡茶的少当家,他将年轻客户群体视为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化县借鉴喜茶、茶颜悦色等商业模式的成功经验,实施安化黑茶进餐饮、机关、社区、学校、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的“六进”工程,并在长沙高铁站、五一广场商圈等人群集中地段投放智慧茶饮机,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品尝到安化黑茶的独特韵味。
安化黑茶的“共富”之路
安化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是一个占地2500亩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自2017年开始动工,2020年开园运行。建设过程中,毗邻景区的茶乡花海社区始终积极参与,与景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与共赢。目前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实现景区得发展、社区增收益、居民就近就业的三赢模式。截至目前,景区已为社区来此工作的130名搬迁户,发放工资500万元。
白沙溪茶厂作为安化县重要的黑茶生产企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从晾晒、杀青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先进的科技元素。该公司从2011年开始,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园基地,陆续打造有机生态茶园6个,已带动10万农户种茶增收。
在“渠江薄片”发源地的渠江镇,桃坪村胡君平自2022年创新开办集体经济合作社,设立信用互助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源资产部、商务合作部等4个部门,引导村民从村级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同时,成立茶叶合作社,让茶农们免去后顾之忧,农户只需负责种植茶叶,其他事情村干部“承包”。入社农户每年还可享受股份分红。截至目前,村里已有152户入股茶叶合作社,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
安化县聚焦打造世界黑茶之都、成就千亿湘茶“半壁江山”这一目标,不断完善“五化标准”,切实加强“四大体系”建设,着力推动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该县有茶园基地面积36万亩,全年实现综合产值268亿元,茶叶行业税收达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