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安化县仙溪镇芙蓉村荆竹园的千亩生态茶园生机盎然:满园茶树郁郁葱葱,树下,数百只散养土鸡悠闲地啄食杂草和虫子。
“这些小家伙可是我的‘茶园管家’。”基地主人潘又来笑道。54岁的潘又来是当地人,他家世代以种茶为生。20世纪末,茶价下滑厉害,导致种植的茶园全部荒废。
2008年,在外务工多年的潘又来抓住安化黑茶产业复兴的机遇返乡创业,恢复荆竹园300亩老茶园,与乡亲们合作打造高山茶叶基地。2012年,他投资成立安化县安蓉茶业有限公司。几年后,茶园基地扩大至2100多亩。但是,茶园除之不尽的杂草让他犯了难。
转机出现在2022年。潘又来偶然了解到“茶鸡共生”模式,尝试在茶园放养2000只鸡苗。“一亩地放养20只是最佳密度。”他解释,“每天下午,我们把稻谷撒在杂草多的地方,鸡群就会把草吃得干干净净。”这种生态循环模式成效显著:鸡群不仅解决了除草难题,其粪便还成为优质有机肥,一年为茶园节省成本60余万元。当年,潘又来养殖的首批土鸡上市后便供不应求,获得了6万多元纯利润。
2023年,潘又来扩大养殖规模,在茶园里新建50多栋鸡舍。为了解决鸡的销售问题,2024年,他又建起民宿和农家乐,并推出“荆竹园茶园鸡”特色菜品,受到食客们的青睐。同年,养殖的4000多只土鸡及鸡蛋销售一空,纯利润达13万余元。
“这还只是开始。”潘又来说,他打算进一步规模化、系统化养殖茶园鸡,将茶园与养鸡场有机融合,打造生态养殖循环圈。他指着山间的50多栋鸡舍说:“未来将引入数字化管理,为每只鸡佩戴记步数的脚环,实现养殖过程全程可追溯。”
在潘又来的带动下,潘富喜等村民纷纷效仿养殖。望着满山茶树,潘又来眼里满是憧憬:“明年我们要扩大示范效应,为养鸡的村民提供技术保障。茶香鸡肥,这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