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 党建引领 绘就山乡壮美画卷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7-15 08:44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份份优异答卷的背后,跃动着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脉搏。

  从周立波笔下的《山乡巨变》,到如今新时代的“山乡新巨变,多彩新赫山”,赫山区以党建为引领,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改善等方面书写了令人瞩目的篇章。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赫山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乡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引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规划编制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用好群众和专家的智慧,共同绘制美丽屋场蓝图。在屋场建管过程中,按照政府奖、群众筹、社会投各占三分之一的原则筹集资金,以村民志愿服务队为管理主体推进建设,让乡村建设成为群众自己的事业。在土地数字化改革中,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确保改革村屋场会完成率、群众知晓率、签字率三个100%,同步跟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城市,赫山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动社区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及时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会龙山街道红星社区第二网格管理小组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鸡公山小区居民楼基脚下沉、路面塌方等重大安全隐患,迅速上报情况并组织疏散群众,保障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产业发展,激活经济引擎

  赫山区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构建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在农业方面,实施水稻加生猪、水产、蔬菜、竹筷、艾叶“一主五特”优势产业培育计划。党组织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化水稻生产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成果,创新农田管家模式、竹产业“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在赫山区兰溪粮食产业园,党组织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大米加工产业发展。整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从稻谷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不仅提高了粮食产业的附加值,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在工业领域,龙岭产业开发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众多企业入驻。整合撤并原衡龙新区,形成“一区三园”发展格局,积极争取、承接和落实市级管理权限,通过流程再造精简优化审批事项,实现“闭环审批”和“园区事园区办”。开通龙岭独立的工改系统账号,线上办理事项时限再次压减50%以上,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园区组建了由103名干部组成的驻企联络员队伍,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程代办服务,确保“两个不见面”。对企业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园区推出“主任企业接待日”活动,每月邀请企业参与,现场解决问题,无法现场解决的及时交相关部门办理。这些举措让企业感受到了贴心的服务,增强了在赫山投资发展的信心。今年1至6月,该园区先后引进重点项目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新注册“湘商回归”企业6家,新开工项目20个,新投产项目14个,为赫山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生态优先,绘就绿色画卷

  赫山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生态环境治理。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兰溪镇作为国家第一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地之一,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工作专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推动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兰溪河治理是试点项目中的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赫山区按照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要求,开展水域综合治理,整修沟渠,清淤治污,畅通水系,改善灌排设施,对兰溪河周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加快截污分流工程建设,使兰溪河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曾经污染严重的河流,如今碧波荡漾,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治理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引导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兰溪镇利用腾退的用地指标,根据各村实际,选取特色民居样板,建设宜业宜居的示范民居带。如今,兰溪河“十里画廊”沿岸村庄,生态护坡、灯光夜景、亲水平台、健身步道、休憩长廊、音乐喷泉成为标配;农家院落中,菜园、家禽栏舍、排水沟都有了标准化制式;镇里第一批集中打造的16个美丽屋场,每个屋场都配有一个公共厕所、一片干净水域、一个休憩凉亭、一个休闲广场、一条文化长廊和一面宣传墙。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兰溪镇生态旅游兴旺,游人如织,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文化赋能,传承精神力量

  赫山区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以党建引领文化发展,让文化成为推动山乡巨变的重要力量。清溪村作为周立波的出生地和《山乡巨变》的创作背景地,在党建引领下,开启了文学村庄的建设之路。

  在中国作家协会、湖南省和益阳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清溪村启动提质改造工程。党组织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项目建设,打造了印象广场、清溪画廊、清溪荷塘、立波梨园等14个特色景点,开发了清溪剧院、清溪里民宿、映山红花谷等优质文旅项目,建设了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作家书屋、智慧农业展示馆、书香民宿、露营营地等。

  21栋书屋沿清溪错落分布,这些书屋以我国知名作家、出版社命名,内有专题作品陈设、交流阅读空间,成为乡村文化的新地标。在中国作协的支持下,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收藏签名版图书达5万册。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清溪村日渐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凝聚了一批新一代乡村建设者。短短3年,先后有400多名“新农人”“土专家”返乡创业,5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村民们在党组织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用方言创作了《清溪十赞》等快板,将秸秆禁烧、婚俗改革等政策融入艺术创作,以诗词对话、家书往来形式讲述“婆媳共读一本书”的动人故事,让村风因家风而向善、家庭因文学而和美,让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在全村蔚然成风。清溪村也因此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卜运华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