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家乡沃野 种下“诗和远方”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7-17 08:46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舒孟春驾驶农机,将稻谷送入运粮车。陈徐文倩摄

  在我市各地,有这样一群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的人,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他们都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尝试。今年54岁的舒孟春就是其中的一员。

  夏收时节,在资阳区新桥河镇田庄湾村,记者初次见到舒孟春,只见他一身休闲装,正操作着收割机在早稻田里穿梭。站在田埂上,舒孟春抹去脖颈上的汗水,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得益于今年上半年天气晴好、雨水较少,主推的“湘早籼35号”长势优良,干谷亩产近550公斤,超过去年。

  今年是舒孟春种植水稻的第12年。高中毕业后,舒孟春先后养过鱼、种过菜、开过农资店、养过猪,但都收益甚微。2013年,舒孟春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水田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因为粮食价格不理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为了让家乡的农田重新焕发生机,舒孟春在家人的支持下,尝试流转150亩土地种植双季稻,第一年就喜获丰收,收入6万元。

  随后,他更加虚心地向农业专家请教农业种植知识,闲暇时间自学投资管理。2015年,舒孟春牵头成立资阳区兴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早专晚优”品种搭配,双季稻亩产过吨,实现了产量、品质、效益、环境协同发展,成为当地种粮大户的带头人。

  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舒孟春自学植保无人机操作技术,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购进抛秧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20余台先进机械设备,示范带动40余户农民发展粮食生产,辐射带动种植面积1400多亩。他还无偿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带领大家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致富路。

  自2013年投身粮食生产以来,舒孟春每年都会聘请当地生活困难的农户在农忙时参与田间管理,已帮助50户农户年增收1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