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漫步在赫山区鱼形山街道,整洁的村道、葱郁的绿化带、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构成一幅宜居画卷。近年来,该街道以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群众参与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净美”迈向“常态美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党群联动,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鱼形山街道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构建“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治理模式。通过入户宣讲、微信推送、“大喇叭”广播等形式,引导辖区居民加入每月25日的“清扫日”活动中,推动形成“人人动手”的浓厚氛围。今年该街道已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讲9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1.3万余户家庭主动参与房前屋后清洁。大泉村村民刘石军感慨:“以前觉得卫生是公家的事,现在自家院子干净了,心情都敞亮!”此外,当地志愿者协会每周开展水库净滩行动,助力鱼形山水库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生态效益显著。
机制护航,实现长效常态治理
为确保整治成果可持续,鱼形山街道建立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域划分为331个网格,实行“干部包保+动态巡查”。针对93户环境薄弱家庭,创新“一户一档”台账管理,专人跟踪整改。同时,通过“常态化清理+重点攻坚”双轨模式,集中整治卫生死角、沟渠垃圾等难题,累计开展专项督查6次,推动环境从“干净”向“美丽”升级。
文明生根,移风易俗润民心
改变环境,更要转变观念。鱼形山街道依托“屋场会”平台,组织村民共商环境治理难题,并邀请“最美庭院”户主现场传授经验,用整改对比图激发群众动力。四方山社区居民陈爱新说:“现在路上见垃圾就捡,打牌的少了,跳舞健身的多了。”如今,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力军”,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
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建,从短期整治到长效管护,鱼形山街道正以“绣花功夫”细绘美丽乡村新图景,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