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尾平在采摘黄桃。甘果摄
7月24日,记者来到安化县渠江镇大安村,在村里,漫山果树舒展着郁郁葱葱的枝叶,黄桃的橙黄与奈李的翠绿在枝头交相辉映,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条,清甜的果香顺着山风弥漫整个村庄。走进村里,果园里此起彼伏的采摘声、电商服务站里清脆的键盘敲击声、货车发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因水果产业而焕发生机的乡村图景。
大安村的水果种植已有不少年头,但真正形成规模、打响名气,还是近些年的事。村党支部书记刘敬莲算起了产业账:“目前村集体300亩奈李、黄桃正值丰产期,年产量能达到40万公斤。加上村民们分散种植的果树,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与水果产业结了缘,日子过得像树上的鲜果一样甜。”
在元太果业的果园里,夏尾平的故事被村民们时常提起。这位仅靠一只手臂劳作的残障人士,在妻子的帮扶下,把120亩荒山变成了四季常绿的“百果园”,园里杨梅、奈李、黄桃、金秋梨、贡柚轮番挂果,从年中到年底果香不断。“以前最愁果子熟了烂在枝头,现在村里有了电商服务站,多了条靠谱的销路。”夏尾平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如今每年果园收入能稳定在30余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富了不忘乡邻,是夏尾平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不仅主动向村里其他残障人士传授种植技术、分享销售经验,还在农忙时优先雇佣他们。“看着大家靠自己的双手挣到钱,我心里比啥都高兴。”朴实的话语里,藏着对乡邻最真挚的牵挂。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残障人士也种起了果树,靠着果园活出了精气神。
年轻人的加入,让水果产业更添活力。夏尾平的女儿伍娜2024年大学毕业后,一有空就回村帮家里打理果园。她不仅跟着父母学采摘、打包,更用年轻人的新思路为销售出谋划策。发现物流成本高,就网购轻便的泡沫箱和适配的网套,通过减轻包装重量节省运费;设计的宣传文案,在电商平台引来了不少年轻客户。“能为家里、为家乡出份力,特别有意义。”伍娜的眼里闪着对家乡的热爱。
让果子卖得更远、更好,村集体电商平台功不可没。2022年平台正式运营以来,“村民+电商平台+订单”的模式解决了不少销售难题。刘敬莲翻看今年的数据:“去年平台销售额近40万元,今年7月18日至今,已经帮村民卖出奈李、黄桃近5000公斤。全村近80%的村民从事小水果产业,电商平台就像一座桥,让大家的果子能跨越高山卖到更远的地方。”
除了线上销售,线下批发、零售和游客采摘同样红火。每到水果成熟季,周边市民游客总会专程赶来,钻进果园亲手摘下新鲜果子,体验采摘的乐趣。渠江社区居民胡琴就是这里的常客:“这儿的水果带着大山的清甜,每年都要来摘些回去,给亲戚朋友尝尝鲜。”
不过,今年丰收的喜悦中也藏着一丝忧虑。得益于充足的雨水,奈李、黄桃产量比往年增加近两成,但目前村里仍有大量鲜果待售。这些生长在天然环境中的水果,远离污染,保持着原生态的风味,口感上乘,可若不能及时销出,很可能错过最佳保鲜期。
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无论是企业批量采购、电商直播带货,还是市民朋友个人订购,都能帮大安村的果农们解燃眉之急。大家可直接联系村党支部书记刘敬莲(联系电话:15274716562)订购。让这些带着大山清香的水果,既能满足更多人的味蕾,也能让果农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