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贶美 用音乐点亮邻里生活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05 08:56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高贶美指导学员备战全市比赛。陈浩军摄

  在赫山区朝阳街道江家坪社区,每周五上午9时至11时,社区“益老食堂”内总会飘出悠扬的歌声。推门而入,50多位中老年人围坐在一起,跟着高贶美学唱歌。高贶美教得专注,大家学得投入,笑声与歌声交织,温暖又动人。

  70岁的高贶美是一名退休工人,他将大半辈子的时光献给音乐,更把晚年时光献给社区居民,用乐声点亮邻里生活,让平凡的日子因歌声而越发鲜活。

  音乐是不变的底色

  高贶美老家在桃江县灰山港镇,年少时因羡慕邻居拉得一手好二胡,便在邻居的引导下初学音乐,很快展露天赋。

  18岁应征入伍后,有文艺特长的他被分派到部队宣传部。3年军营生活,他练就了钢琴、扬琴、吉他等多门乐器技艺。转业后,他先后在桃江县花鼓剧团、益阳市花鼓剧团工作。

  20世纪80年代,高贶美常被夜总会邀请担任伴奏。当时剧团月薪仅70多元,而跑夜场每月能赚300多元。为兼顾音乐与生计,他还到益阳电机厂当保安,工作半年后停薪留职“下海”,远赴海南闯荡演艺舞台。一年多后,浓浓的家乡情结让他回到益阳,通过跑夜场、办培训学校等方式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

  义务教学点亮晚年生活

  “高老师,您再教教我这处换气。”每周五上午,76岁的李赛华总会提前来到“益老食堂”,攥着抄满音符的笔记本,追着高贶美请教。两年前,她连简谱都认不全,如今能将《呼伦贝尔大草原》等10多首歌曲唱得悦耳动听,还曾作为社区合唱团成员登上赫山区汇演舞台。

  这一切的改变始于2024年4月。当时,江家坪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姚洁平找到高贶美,希望他为居民开设免费音乐班,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能让街坊邻里爱上音乐,是好事。”高贶美一口答应。消息传开后,第一堂课就来了60多位学员,年纪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大多是零基础。

  面对这群特殊的学生,高贶美拿出了“压箱底”的绝活:他把音符画成小动物,用“大象走路”比喻四分音符,用“小鸟跳”形容八分音符;教节拍时,让先学会的学员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拍手跺脚,课堂里常常笑成一片。有学员害羞不敢开口,他轻声鼓励:“唱歌是开心的事,跑调也没关系,敢唱就是赢了!”

  55岁的刘启云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窘态:“开口就跑调,脸烫得像火烧,只想钻地缝。”高贶美发现她的音色不错,便课后单独给她补乐理,一句句纠正发音。半年后,刘启云能完整演唱歌曲《新浏阳河》,连一些高难度歌曲也能轻松拿下。如今,她和嗓音清亮的欧阳秋云正备战全市歌唱比赛。“是高老师让我有勇气站上舞台,是音乐让我的人生更多姿多彩!”刘启云说。

  音乐里的爱与传承

  在高贶美的课堂里,音乐从来不仅是技巧,更是温暖的纽带。欧阳秋云天生一副好嗓子,高贶美引导她往美声方向发展。一段时间后,欧阳秋云能轻松唱出令人震撼的高音。“小时候爱唱歌却没机会学,没想到退休后能跟着高老师免费学,圆了儿时的梦。”她感激地说。去年社区合唱团参与全区文艺汇演,她和学员谌放霞作为领唱,成了全场的焦点。

  更让人动容的是高贶美对困难学员的帮扶。早年开办音乐培训学校时,他就坚持为家庭困难的孩子义务教学。孩子霞霞因父母离婚,跟着母亲和外婆生活,日子过得艰难,她却痴迷上扬琴,总趴在培训学校的窗户上听着琴声。高贶美主动提出免费教她,这一教就是6年,还常送文具、乐谱给她。6年后,孩子凭音乐特长考入理想大学,在感谢信里她写道:“高老师,是您让我知道,再难的日子里,也能有琴声作伴。”

  在江家坪社区,类似的故事也在上演。孩子英英家庭困难却喜欢音乐,高贶美不仅免了她的学费,还自掏腰包买乐谱架送给她。“高老师总说,音乐能解愁。每次唱歌,心里的苦好像就淡了些。”英英说。后来,英英考上大学,社区开展义演为她筹集学费,她和高老师同台演出,成了一道动人的风景。

  一辈子的乐善好施

  高贶美的付出赢得了学员们的真心。每次听课人数始终保持在50人左右。他们会自发打扫教室,在高贶美感冒时送来姜汤,课后总围着他念叨:“您可一定要教下去啊!”

  “只要我还唱得动、教得动,就肯定在。”高贶美总笑着回应。为了做好教学,他每天坚持练声、练乐器、认真备课。有人问他图什么,他笑着回答:“你看学员们多开心,能让大家在音乐里找到乐子,比什么都值。”

  “真的特别谢谢高老师,自从他来教唱歌,社区打牌的人少了,家庭气氛更和睦,社区也更和谐了。”姚洁平的话说出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心声。

  “被音乐滋润的心灵,会变得温柔。我希望通过教学,让更多人懂得爱、付出爱、收获爱……”高贶美的身影在乐声中显得格外高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浩军 张一涵 卜丹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