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 效益节节高

北洲子镇土地流转盘活“沉睡”耕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06 09:28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北洲子镇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李娜摄

  “你瞧这大田,机耕路直得能跑直排轮,灌溉渠修到田中央,以前零散的‘巴掌田’,如今成了种粮大户抢着要的‘金窝窝’!”8月1日,站在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北胜村的高标准农田边,种粮大户赵玉军望着眼前连片的稻田,眼里满是笑意。今年他流转的480亩地,正随着“小田改大田”的推进,释放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北洲子镇曾有不少面积小、形状不规整的农用地,由于地块零散、机耕不便,不少耕地因无人打理逐渐闲置。“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老人种不动零散地,有的田荒着长草,看着都心疼。”北洲子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坦言,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土地,成了镇里近年来的头号课题。

  2024年起,北洲子镇以土地集中流转为抓手,一场唤醒行动全面铺开:由镇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工作专班,镇、村、组三级干部走村串户,用“以地找人、以人确地”的方式,把每块田的位置、面积、现状摸得清清楚楚;田间地头搭起屋场会,干部和村民围坐一起,算清流转账、增收账,打消群众顾虑。“以前散户流转一亩地才400块,现在村里统一流转,每亩能拿到500块,还能腾出手打工,这账咋算都划算!”北胜村村民王丽的话,道出了许多农户的心声。

  土地流转只是起点,如何让整片田真正生金?北洲子镇的选择是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平整土地、配套灌溉设施、修建机耕路,零散的“补丁田”被连成千亩良田,全程机械化作业成为现实。“以前插秧要雇十几个人,一天插不完半亩;现在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搞定几十亩。”赵玉军笑着说,今年他流转的田块亩产比去年多了近50公斤,加上流转价上涨,每亩至少多赚100元。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村集体也跟着“沾光”。村里通过流转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吸引了不少种粮大户入驻。截至目前,全镇4个行政村土地集中流转面积达9288.98亩,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70万元,今年预计增至300万元以上。

  “土地流转不是终点,而是农业现代化的起点。”北洲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镇里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高效配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娜 刘钊作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