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10元”的窘迫少年,到“助学300余万元”的爱心使者——

安化汉子王心亮:把微光汇聚成爱的灯塔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06 09:32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王心亮和妻子在饭店检查食材。洪琼婷摄

  8月3日,长沙市开福区“佳尝便饭”饭店人声鼎沸,老板王心亮正忙着招呼顾客。饭店的一面墙上,挂着满满的荣誉,“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湖南好人”……见证着这位安化汉子16年的善行。前不久,他又获评“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在熙攘的食客中,来自安化的龚灿母子格外引人注目。

  “王叔叔,暑假我组织了一场公益夏令营,我要向您学习,做一束微光,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见面,龚灿就迫不及待地说。在求学路上,龚灿多次获得王心亮设立的“心亮励志奖学金”,去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此次他专程带上母亲来向恩人致谢。

  在安化县,像龚灿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16年来,王心亮设立的奖学金累计发放300余万元,惠及700余名学子。

  这份坚持始于1996年的那场洪水。

  因家境贫寒,王心亮早早辍学外出谋生。1996年,他返乡将打工攒下的积蓄交给父母后,再次踏上前往长沙的道路。途经桃江县转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阻断去路,几经辗转,他已身无分文。好不容易拦下一辆去长沙的车,可车费还差10元的窘境让他涨红了脸。

  就在这时,一位素不相识的乘客默默将10元钱塞进王心亮手中,也就是这一刻,一颗善意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后来,他得知安化有很多孩子和他一样因家庭情况面临失学,于是在2008年,他与妻子携手组建公益团队,开启了爱心征程。

  一路走来,有无数感人的故事。王心亮回忆说,学生红红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然而当他们赶到红红家时,这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已经南下打工。得知红红还有一个弟弟后,他们当即决定资助弟弟读书。从初中到高中再到职校,弟弟最终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和留守儿童霞霞、琪琪的缘分,始于一场令人动容的相遇。在一次孝道传承公益活动上,王心亮给霞霞、琪琪当了一回“临时爸爸”,从那天起,王心亮持续资助她们的学业。如今,两个女孩已经读大三,多年的相处,王心亮和妻子成为了她们生命中最特别的“爸爸妈妈”。

  谈及设立“心亮助学金”的初衷,王心亮说,本意是为贫困学子雪中送炭,可有好几次,他发现有些孩子上台领奖时,眼神中闪过一丝慌张,这使他意识到,孩子们需要尊严与自信的滋养。于是,助学金悄然升级为奖学金,又进一步发展为“心亮励志奖学金”。如今,这项爱心事业也从安化一中、安化八中、安化思源学校扩展到了长沙学院,惠及700余名学子。

  每次颁发奖学金时,王心亮总会对孩子们说:“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希望你们学成之后反哺家乡。”在他的感召下,已有多名学生毕业后选择回乡任教、创业,用行动诠释着这份爱的传承。

  “一辈子做好两件事,餐饮和公益。”妻子熊惠如是评价王心亮。他创新提出了“3331百姓食堂”经营理念,将利润的30%投入公益事业,30%让利顾客,30%提升员工福利,仅保留10%作为股东收益。春节前夕,他都会张罗“爱心团年饭”,邀请环卫工人共享温暖;每当洪灾来袭,他总是第一时间组织员工奔赴抢险一线;在各种助残帮困、地震救灾现场,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免费提供80余万元爱心餐及抗疫物资,饭店被政府指定为应急保供单位。

  作为湖南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的资深志愿者,王心亮还坚持每周前往医院,为捐献者送上精心熬制的爱心鸡汤和营养套餐。

  谈及这次获奖的感受,王心亮说,将继续以新时代建设者的担当要求自己,努力成为爱国敬业的示范者、守法经营的模范生、创业创新的排头兵、回报社会的实干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洪琼婷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