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蓉(右二)和杨华(左二)了解居民的花生收成情况。卢静摄
8月10日,在安化县乐安镇乐桥社区的一处山坡上,居民李任华与妻子正弓着身子在地里忙碌。李任华挥动锄头,将一株株花生从土里翻出。他的妻子紧随其后,用布满老茧的双手麻利地握住根部的花生,轻轻一转,再精准扔进一旁的竹篮中。
眼下正值花生丰收时节。李任华是村里种花生的老手,有3亩花生地,他用晒干的牛粪作肥料,通过精细化管理,亩产可达200公斤。
往年,李任华夫妇总要挑着花生到梅城镇赶集,每公斤能卖24元,一亩地收入近5000元。
但今年,村里统一收购,少了赶集之累。想到这,李任华的锄头挥得更起劲了。
乐桥社区由多村合并,山地多,村民们靠山吃山,山上分季节轮作红薯、花生等作物。赶集,是山货出山的主要方式。
可乐桥社区本就距离梅城镇有9公里路,住在高海拔的居民路途更为遥远,加上在家居民逐步老龄化,山货变现越来越难。
今年5月上任的社区党总支书记罗蓉和6月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杨华,在走访调研后,统一了思想,决心打通山货下山“最后一公里”。
乐桥社区花生地有200多亩,涉及200多户村民。种植的红薯近400亩,品种也多,有烟薯、红心薯、黄心薯等。
摸清情况后,罗蓉、杨华两人到同镇的青峰村考察,发现这个村种植小籽花生,已经小有名气。通过学习,两人决定以村集体名义回收居民的花生和红薯,再统一包装进行销售。
7月底,社区开了个党员群众大会,动员居民支持。居民们热情高涨,李任华率先表态,要第一个把花生送来。
紧随其后的是乐余片区的蒋昌怀。蒋昌怀称,要动员山上十几户人家,都将花生送到村里来。
“蒋昌怀和他周边的居民非常支持社区工作。”罗蓉介绍,蒋昌怀是住在高海拔山区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前段时间签订禁火责任状,不仅带头签署,还主动动员周边居民配合,并表示一定做好山上的森林防火工作。
在社区居民的支持下,罗蓉和杨华信心十足。社区沿洢水河畔有块闲置空地,经过规划整理后,既可当文化广场,又能作农产品露天晒场。
罗蓉走访了村中多位手艺人,老师傅们纷纷表示愿意重拾手艺,用传统手法制作煮花生、红薯粉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已有陈代珍等多位老师傅确定加入。
思路一变天地宽。确定发展方向后,杨华抓住每次回市里的机会,马不停蹄地走访市场。经过多方洽谈,最终与中心城区海吉星市场的多家土特产门店达成合作意向。商户们被乐桥社区的创业故事打动,纷纷表示:“只要是你们社区的山货,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如果进展顺利,预计年底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罗蓉说,水煮花生、炒花生、红薯干、红薯片、红薯粉,她要让这些山货实现最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