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明确规定,出租住房必须符合建筑、消防、燃气等方面的安全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租赁住房的人均面积也需符合当地标准要求。这些规定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租户的“隔断房”“群租房”等问题。针对租赁市场中常见的押金纠纷问题,《条例》给出了明确解决方案: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且必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押金的数额、返还时间以及扣减情形。这一规定将极大保障租户的合法权益,减少租赁纠纷的发生。此外,《条例》还要求租赁双方使用实名签订合同,并要求出租人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等方式向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如出租人未按时办理备案,承租人可以自行办理,这一设计有效避免了因房东不配合导致的备案难问题。
对于住房租赁企业和经纪机构,《条例》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事住房租赁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和管理能力,并向房产部门报送开业信息。发布的房源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发布虚假或误导性房源信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事转租经营的企业需设立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通过该账户办理资金收付业务,这一规定将有效防止企业“爆雷”、卷款跑路等情况发生,保障租户资金安全。
近年来,我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规范化程度不高、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住房租赁条例》的出台正当其时,为我们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市住房服务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系统性措施推动《条例》落地实施,以深化法规学习为基础,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政策理解和应用能力。全面对标条例要求,优化房源审核、合同备案、租金监管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构建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机制,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公众咨询,切实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全面提升住房租赁市场的规范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住房租赁管理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2023年,我市出台《益阳市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公租房的筹集、准入、分配、使用和退出机制。今年3月,组织召开《益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办法》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些本地实践也为《条例》的落地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条例》的实施还将推动租购并举住房新格局的形成。根据规定,住房租赁合同连续履行达到规定期限的,承租人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意味着长期稳定租赁的居民有望在公共服务方面获得与购房者同等的权利,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重购轻租”的传统观念,促进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
市住房服务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市民普及《条例》内容,同时加快完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提供合同网签、备案查询等一站式服务,让市民办理租赁业务更加便捷。
随着《条例》的实施,我市的租房市场也将迎来全面规范的新阶段。租客不用担心再租到隔断间或危险房,押金返还有了明确保障,遇到问题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解决;房东和租赁企业也有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市场秩序将更加规范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