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月饼出炉了。卢静摄
“今天已经做了800个月饼了!”“金灿灿的月饼摆在一起,真好看,大姐你们的手艺真好!”9月16日,在沅江市四季红镇阳雀洪村村委旁的一栋厂房里,回荡着村民们的欢笑声。
七八名妇女分工协作,和面、包馅、压模、烘烤,动作一气呵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胡少华循着月饼的香味踏进大门,只见眼前一派忙碌的景象。
“销路确定后,村民们都吃了定心丸,干活信心满满。”在现场负责的村干部夏智启说,目前要完成1万个订单任务。
村民缘何自发制作月饼?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原来,今年6月,胡少华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被湖南兵器高级技工学校派驻到阳雀洪村驻村。在最近的一次走访过程中,有村民问道:“今年村里还会免费发月饼吗?”
这个问题让胡少华满心疑惑,回来便向村党支部书记夏佑打听。
原来,为支持安化柘溪水库建设,在1965年前后,800多名安化村民移居至如今的阳雀洪村。每年中秋,村集体都会组织村民一起制作月饼,赏月品美食,以此铭记故乡与远方的亲人。
渐渐地,便在当地逐渐成了一种风俗习惯。之后,阳雀洪村的月饼也渐渐小有名气。月饼除一部分免费发放给村民外,剩余的会被周边群众抢购一空。就这样,承载着乡愁的月饼,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8万元。
然而今年,村干部在提前对接订单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不少村民开始隐隐担忧,甚至有人私下议论,村里年年举办的免费分享月饼活动会不会因此取消?
在进一步了解中,胡少华得知,阳雀洪村的月饼保持着纯手工制作,主打咸蛋黄、五仁、豆沙和香芋四种经典口味。整个生产过程零添加。其中咸蛋黄、五仁等馅料的核心食材,大多直接来源于村民自家种养,尤其是咸鸭蛋,每年6月左右,村里散养鸭子的农户便开始腌制咸鸭蛋,为中秋月饼提前做准备。
还有负责牵头制作的村干部夏智启,是个“90后”小伙子。他接手管理月饼经营已有3个年头,时常把“要接过爷爷辈的接力棒,让老传统一直飘香”挂在嘴边;常年帮工的8位老师傅,大多年过六旬,每年她们兢兢业业地制作月饼,每个月饼都浸润着浓浓的乡情。
往年一到农历7月底,村里便该忙着张罗月饼生产了。可面对今年的滞销困境,大家心头都压着一块石头,迟迟不敢动手。得知村民们为销路发愁,不想这份延续了几代人的中秋情怀被迫中断,胡少华心情沉重,暗下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于是,9月10日,他带着几名村干部返回自己的工作单位,当校领导和老师们了解了月饼背后的故事,深受触动,当场便决定集体认购一批,并主动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合作单位及其他有中秋福利需求的团体,优先采购这批“有故事的中秋月饼”。
带着初步达成意向的订单返回村里,大家仔细一算,若按每枚8元的价格销售,不仅能稳住往年8万元左右的销售额,甚至还有望超过去年。消息传开,村民们心头阴霾一扫而空,干劲十足,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当天,第一锅月饼出炉后,胡少华迫不及待地品尝了第一个,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