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歹徒”冒充家长试图闯进校园,安保人员一键报警、持械拦截,教师迅速组织学生封门加固——湖南城市学院附属梓山湖学校这场反恐防暴演练,没有流于“走过场”的形式,而是以贴近真实的场景、高效协同的处置,为校园安全防护写下生动注脚,更凸显出“以练筑防”对守护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象牙塔”,但安全防线的构建不能依赖“侥幸”。近年来,各地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部分学校的应急演练仍存在短板:有的场景设计脱离实际,有的师生参与流于表面,有的部门配合缺乏默契,一旦遭遇突发情况,很可能因反应迟缓、处置失当酿成风险。而梓山湖学校的演练恰恰直击这些痛点:从模拟“熟人冒充”的高风险场景,到安保、教师、管理团队的无缝联动,再到防暴器械的规范使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实战”需求,让“应急”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行动流程。这种“真演实练”,不仅检验了学校的应急体系,更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了关键的避险技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并未将演练止步于“事件处置”,而是延伸出“培训+班会”的后续环节。对安保人员的器械使用培训,让专业力量更具“战斗力”;面向学生的主题班会,把自救自护知识转化为易懂好记的常识。这种“演练—复盘—巩固”的闭环设计,真正实现了“一次演练,多重收获”——既提升了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也让安全意识深植师生心中。毕竟,校园防暴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制服歹徒”的戏剧化效果,而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危机来临时,都能冷静避险;让每一位教职工在关键时刻,都能从容应对。
校园安全无小事,每一次演练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梓山湖学校的实践,为更多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校园防暴演练不能只重“仪式感”,更要追求“实效性”;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任务”,更要聚焦“能力提升”。期待更多学校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防暴演练常态化、专业化,让安全防线不仅筑在校园门口,更筑在每一位师生的行动里,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安全无虞的天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周明瑶责任编辑:文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