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洲子镇

推动人居环境从“要我整治”到“我要管护”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0-18 10:07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金秋十月,走进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向阳村,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排排农舍错落有序,房前屋后不见杂物堆积,沟渠水塘清澈见底,连公共区域的垃圾桶都锃亮如新。“现在村里像刚擦过的镜子,连风里都飘着清爽味儿!”村民赵国斌笑着调侃。而这份清爽,正是北洲子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笔、群众参与为墨,绘就的乡村“高颜值”答卷。

  党建引领聚合力,“小积分”撬动“大参与”

  “环境卫生先进的村组,奖励新垃圾桶。”村党总支代理书记张俊一声号召,村民们扛着扫帚、推着小车,自发清理房前屋后、沟塘渠边的陈年垃圾。今年4月以来,北洲子镇推行“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模式,以向阳村为试点,组织“地毯式”清理——对房前屋后杂物、田头沟渠淤泥、残垣断壁断墙进行全面整治,累计清运生活垃圾300余吨,动用机械370余台次,发动群众6000人次,让乡村“面子”“里子”一起靓起来。

  但整治易,长效难。如何让村民从“被动干”变“主动管”?年初的屋场会上,一场“头脑风暴”给出了答案:村民们围坐讨论,定下差异化垃圾清运付费标准——普通农户每年60元,门店商铺100元,农家乐200元,企业最高500元,困难家庭全免;红白喜事每次100元。更巧的是“激励招”:分类垃圾攒积分,能换洗衣粉等日用品;每月卫生评比公示,优秀户奖洗衣粉,落后户则上门引导。“自己定的规矩,当然要带头遵守!”村民们纷纷点头。

  长效机制强保障,“小投入”换来“大变化”

  垃圾清运付费制实施后,资金有了“活水”。村里重新聘了4名专职保洁员,月薪涨到1800元,不仅负责公共区域清扫,还上门教村民分类;每家配发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菜园边建起沤肥池,并通过垃圾分类储存中心对接第三方回收公司,让垃圾“变废为宝”。

  “村语清音”土喇叭里,干部自编“河道保护”“垃圾变宝”小剧场;“周二走访日”敲开家门,讲政策、树典型;“红黑榜”上,清洁示范户贴红花,后进户受督促;“三长制”发动片组邻长当“纽带”,带着左邻右舍一起干。“现在连娃娃都知道垃圾要分类扔!”保洁员胡守炎感慨,过去主干道垃圾成堆,如今落叶都比垃圾多,村民主动把分类箱擦得锃亮。

  因地制宜优服务,“小细节”提升“大幸福”

  针对各村人口分布不均、垃圾量差异大的问题,镇里精准施策:以向阳村为示范,重新规划垃圾桶布局,遵循“合理覆盖、方便投放”原则,在主要道路和居民集中区增设分类箱,解决露天垃圾桶“脏乱臭”问题;推行“垃圾不落地、直转运”模式,收运效率翻倍,蚊蝇滋生地大幅减少。

  “以前倒垃圾要走半里地,现在门口就有新箱子,还没味儿!”村民刘斌竖起大拇指。更暖心的是,镇里把“群众需求”贯穿工作始终:通过召开屋场会听建议,召集返乡大学生、艺术人员设计特色景观,让公共设施既有“实用性”又有“乡土味”;党员干部带头干,乡贤能人捐物资,群众投工投劳,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

  从“干净”到“和美”,“小乡村”绽放“大光彩”

  如今的北洲子镇,道路整洁如新,庭院绿意盎然,沟渠清水潺潺。更可喜的是,村民的环保意识悄然提升——“以前觉得扫街是干部的事,现在自家门口不干净都不好意思!”陶培永因卫生评比获奖,领到大风扇后笑着说:“我还要带动邻居一起,争取下次大伙儿都领奖!”

  “乡村建设没有旁观者。”北洲子镇党委书记张科华介绍,镇里始终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从“干部干、群众看”到“一起想、一起干”,党员当先锋、群众当主角,整合党员示范、乡贤帮扶、社会参与各方力量,让人居环境整治成为全民行动。

  从“垃圾靠风刮”到“处处皆风景”,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守护”,北洲子镇正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口,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为乡村振兴增添了靓丽的生态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娜 刘钊作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