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 “秸”尽所用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1-06 09:02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10月28日,在南县厂窖镇肖家湾村的几处稻田里,收割机正在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就在水稻收获的同时,秸秆还田、离田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我家200多亩稻虾田采用‘过腹还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现在不仅没了秸秆处理的烦恼,而且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村民周建新在自家田地旁,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秸秆可加工成饲料直接喂食小龙虾,小龙虾粪便可作为天然有机肥还田,提升土壤肥力,每亩地可额外增收50元以上。

  周建新的切身经历,正是厂窖镇今年来探索“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秸秆治理新路径的生动缩影。“我们建立起‘镇-村-组’三级网格责任体系,依托‘铁塔哨兵+人工巡查’模式,构建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火情‘1分钟发现、5分钟到场、20分钟处置’,确保监管无死角,有效遏制秸秆焚烧蔓延。”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军介绍,在“疏”的路径上,厂窖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推动秸秆“五化”利用。据统计,今年秋收期间,全镇秸秆综合处理率达83%。其中,粉碎还田作为主导模式,占比74.8%,“过腹还田”超额完成计划,打捆离田稳步推进。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的机械适应性差、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镇政府及时优化策略,强化粉碎还田与二次旋耕,确保农事不误、效益提升。

  厂窖镇积极补齐收储运体系短板,拓展燃料化、基料化等高值利用渠道,合理布局收储网点,推动秸秆从“废料”变“资源”。“我们将继续在宣传引导上再深化,在技术标准上再严格,在利用渠道上再拓宽,努力构建秸秆‘变废为宝、就地转化’的长效机制。”张军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周薇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