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渠焕新长河阔 一湾碧水促振兴

——沅江市黄茅洲镇志成垸村志成长河蝶变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1-09 09:54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曾几何时,贯穿沅江市黄茅洲镇志成垸村的2000米志成长河,是村民心中难以言说的“堵点”。这条本应滋养全村的“生命渠”,却因两侧河渠被村民私自堵挖成近200个小鱼塘,导致塘埂杂乱、渠道淤塞、污水直排,不仅使渠道灌溉排涝功能严重退化,更让这条河沦为“脏乱差”的代名词。

  而今再踏河岸,却是清水潺潺、岸绿景美,稻田与民居相映成趣,白色风电塔矗立远方。这帧帧强烈的对比,正是志成长河在整治中焕发新颜的生动写照。

  河道之变,始于大力度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针对集体水域被私占、渠道遭破坏的乱象,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打响志成长河整治攻坚战。整治之初,许多村民对让出侵占多年的鱼塘十分抵触,担心失去额外收入来源。村干部深知,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党员干部带头,采取党员包户、逐户攻坚的策略,挨家挨户上门,耐心宣讲政策法规,讲清集体资产的权属关系,以及私占行为对全村灌溉排涝和整体环境的长远危害。他们还邀请村民代表实地查看淤塞渠道,算清“生态账”和“经济账”——整治后不仅能恢复水利功能,还能发展旅游和养殖,带来更持久的收益。李大爷坚决反对:“祖辈挖塘养鱼,凭啥不让养?”村干部多次登门,还请来其家族中的党员长辈一同劝说,并承诺在生态储水池的后续运营中优先考虑其就业。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沟通,李大爷终于转变态度,不仅主动配合拆除自家塘埂,还成为政策宣传员,劝说其他邻居支持整治工作。

  随着群众思想工作取得突破,整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村“两委”依法拆除沿岸5处违建房屋,平整近200个零散私占鱼塘,整合形成总面积近200亩的生态储水池,让被侵占的集体资源重新回归公共用途。其间,村干部克服资金短缺、施工条件复杂等困难:为节约成本,他们发动党员志愿者参加清淤劳动;为确保进度,他们轮班驻守现场协调,暴雨天连夜巡查,防止临时排水设施堵塞。最终,成功清淤扩宽2000米长的主渠道,硬化4公里环河步道,修建休闲长廊、四角亭、钓鱼平台等设施,投放优质鱼苗200亩,种植黄金贡柚1200棵,新增2300平方米绿化面积,让河道两岸绿意盎然。

  水系之兴,连着产业发展与民生福祉。整治后的志成长河不仅恢复了灌溉3000余亩农田的“水利动脉”功能,更以“生态+旅游+养殖”的融合模式,激活发展动能。村里投入68万元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垂钓中心,建设民宿、完善增氧与抽排水设施,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村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与林果经济,让黄金贡柚等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形成“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复合型产业格局。据悉,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从7万元跃升至20万元以上。

  一眼望去,曾经的“问题沟渠”周边,3500平方米的村中心广场提质升级,篮球场、绿化公园等设施齐全,清晨有晨练身影,傍晚有广场舞旋律,周末垂钓者络绎不绝,一湾碧水串起了水乡湖村的烟火温情与致富希望。如今,村民对整治成果赞不绝口,许多曾在外务工的青年看到家乡变化后,主动回乡创业,参与民宿运营与生态养殖,成为乡村振兴的年轻力量。

  从曾经的“绕着走”到如今的“抢着来”,志成长河早已不是单纯的水利设施,而是凝聚人心的“幸福河”、推动发展的“振兴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张文初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