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对填方渠道险段进行除险加固。刘美玲摄
工人正在建设泄洪渠道。刘美玲摄
“和去年相比,汛期累计降雨量减少31.5%,桃花江水库蓄水减少2300万立方米。凭借科学调度,农田灌溉供水5759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种粮大户用水不愁。”近日,在桃花江灌区数字孪生指挥中心,桃江县桃花江灌区管理局局长杨攀调阅用水调度台账,向记者展示农田灌溉成果。
雨量减少,灌溉面积却不降反增,这得益于桃花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项目概算总投资约4.6亿元,是我市体量最大、投资最多的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大手笔”的项目缘何花落桃江?项目效果口碑如何?记者来到桃江县桃花江灌区管理局,探访项目建设背后的故事。
强化蹲点服务 项目按下快进键
桃花江灌区建成于1966年,是我市唯一的大型灌区,水源地为松木塘镇的桃花江水库,正常库容面积7200万立方米。渠道工程运行已超过50年的合理使用年限,存在渠道淤积、渗漏严重,部分渠段老化破损、通水能力差,渠系建筑物安全运行压力大等问题。
2023年10月,国务院增发国债1万亿元,灌区建设改造是投资方向之一。看到新闻联播时,桃花江灌区闻讯而动,迅速组建专班,与水利、发改、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加强对接。短短两个多月,紧锣密鼓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评估论证、现场踏勘等系列工作。2024年1月19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湘发改农〔2024〕50号文件,桃花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批复。“项目来之不易,每一笔资金必须精准问效,确保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项目动员会上,杨攀的话掷地有声。
2024年5月,项目破土动工,107个施工班组进驻11个乡镇、85个行政村,65名灌区干部下沉一线蹲点服务,从资金拨付、临时用地手续办理,到工程质量监督、施工环境维护,党员干部随叫随到、一呼即应,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5个施工标段设置现场管理小组,庞大的工程任务化整为零,分解到具体日期和责任人员,通过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比拼,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你追我赶,项目建设掀起热潮。
日均统筹施工队伍190余支,近3000人挺抢奋战。2024年12月,项目建设交出圆满答卷:累计改造渠道106.55公里,完成排水沟清淤11.87公里,新建巡渠道路75.138公里,增设安全护栏17.5公里,新建或改造渠系建筑物732处。
坚持廉洁引领 民生工程得民心
灌区项目建设点多面广线长,桃江县桃花江灌区始终把廉洁作为项目建设生命线,所有重大决策和资金开支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要求,确保项目建设在阳光下运行。
在招投标中,创新使用“双异地评标”,打破评标区域局限,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家企业参与竞标,保障项目规范公平竞争。成立项目指挥部,组建工程组、安监组、财务组、资料组,强化法规框架和制度执行顶层设计,出台了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安监等相关制度17项,做到项目招标、设计、选址、施工、验收制度化规范化,坚决遏制“靠水吃水”行为。施工过程中,灌区干部和技术人员多次上门征求群众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优化建设内容。每个标段安排8至10名业主代表参与现场管理,鼓励群众现场监督项目进展和质量安全。建设过程中,西干渠、沾溪干渠渗漏严重、童子山支渠和鸡公塘支渠通水困难等一批群众呼声集中的老大难问题,得到破解。浮邱山乡4名村支书相约赠送锦旗,项目沿线群众自发捐赠树木20万株,村民义务为施工人员送来凉茶、西瓜……群众的“双向奔赴”成为民心工程的生动注脚。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法人共牵头组织专项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查41次,各标段专职安全生产督导员开展自查自纠261次,印发质量安全整改通报16期,对23处质量不达标的工程进行拆除重建。
渠水奔流不息 万亩良田绘丰景
随着桃花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顺利完工,“花甲”之年的桃花江灌区重放芳华,汩汩清水从桃花江水库出发,流经东、西、沾溪干渠,分别汇入最尾端的肖家冲、竹楼洞、小石洞三个水库,奔流不息的渠水让种粮大户吃上定心丸。
“以前,渠道里缺水,灌溉用水要从3公里外的沾溪河抽取,抗旱要花费大几万元。今年,只要给灌区干部打个电话要水,水来得又快又好,再也不用拖着电机到处找水了。”沾溪镇九螺坊村种粮大户李进激动地说。类似这样的事例俯拾即是,西干渠K48-K54段工程实施前,渠道底部未进行衬砌,导致泥沙淤积、水草丛生,通水困难。项目完工后,渠水畅通无阻,改善灌溉农田面积3000余亩。浮邱山乡枳木山村的农田临近河道,因排水不畅长年沦为“沼泽地”,单季稻亩产仅一两百公斤。通过新建排水沟、机耕桥,该村1100余亩农田全面恢复耕种。
水润万家,泽惠民生。今年,全县改善灌溉面积28.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共供水5755.51万立方米。杨攀表示:“我们将强化建管并用,统筹推进水利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提供强劲水动能。”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