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石 在赤壤坡上挥洒青春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1-13 08:52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这几天在赫山区学习网络直播和拍摄技巧,现在我满脑子都是在想怎么把村里的红薯粉拍摄好。”11月12日,在赫山区乡村振兴学院,胡石刚下完课,就分享自己的心得。今年村里红薯进入丰收期,“结业后我要第一时间回去,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他说。

  胡石是沅江市南嘴镇百家沟村的一名年轻村干部。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外打工、创业,是一名雕刻师傅。2015年回到镇里开店。2019年,村干部在走访中,发现胡石为人老实肯干,上进心强,热心公益,在村里人居环境整治、修路建设时,总能看见他积极投工投劳的身影。

  “我一直想为家乡人民出份力,服务群众。”胡石说,村干部曾3次上门沟通,希望他到村里帮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刚满30岁的他背着自己的数控设备,从镇里回到村里,当了一名便民服务员。

  百家沟村是由四个村合并为一个大村,那时恰逢网格化管理工作刚刚起步,上岗后胡石才明白了自己的“重要性”,电脑数据录入、信息发布、矛盾收集等都需要电脑平台完成。

  很快,胡石在岗位上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原来,在录入信息时,他在电脑后台发现一条关于鄢家村组道路破损的问题被多次记录。经现场核实,该路段雨天积水严重,存在明显安全隐患。胡石立即将情况上报村班子。经会议商议,这条30多米长的破损道路在一天内便完成了修补。

  村民们都夸这个小伙子能干事。“这件事让我成就感满满。”胡石说。2020年,因表现优秀,他当选为村委委员。

  在走访中,胡石发现,许多旱土闲置荒芜,村里多数是独居老人,部分老人虽有一定劳动力,但无法外出务工。深入了解得知,原来村里曾有一个纸厂,是村民主要就业渠道,关闭后劳动力大量外流。

  “不能让一寸土地荒废。”他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闯出一条增收路。

  可发展什么产业呢?通过多次调研,考察项目,结合村里劳动力结构,百家沟村决定种植红薯,生产红薯粉。

  “因为红薯种植技术门槛低、易于推广。但传统种植方式产量低、出粉率低。”胡石说,为此,村干部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检测土壤成分,精选出适合当地的高出粉率品种,并撰写可行性报告成功申请到产业项目资金。

  2022年底,村里号召村民种植新品种,村集体发展了600余亩,并着手建设厂房、购买设备;2023年下半年,红薯加工厂正式投产,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延伸。

  产品有了,销路如何打开?胡石和村干部带着红薯粉积极参加展销会、美食节,他尤其记得第一次摆摊的经历,那是2024年沅江市的元宵节活动现场,大家都僵立在摊位后面,无比尴尬,当同伴们的目光齐齐投向他时,胡石硬着头皮,用尽力气喊出第一声吆喝,“来咯来咯,卖红薯粉嘞,无添加的绿色红薯粉。”瞬间满脸通红。“要舍得喊,不要怕丑。”他回忆道,当时在心里反复默念着这句话,才完成了这场艰难的“自我突破”。

  几次摆摊的销售情况,远未达到村干部的预期。大家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核心在于品牌效应不强。回村后,胡石迅速将工作重心转向品牌建设,通过电梯广告屏等方式提升“薯百家”的知名度,同时持续对接学校、机关食堂,为红薯粉开拓稳定的线下销路。

  红薯粉厂现已步入正轨,眼下胡石正在积极学习互联网传播模式。“今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胡石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刘光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