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后,他捐资400万元重建教学楼

——高平教育集团创始人周桂林情系欧江岔镇学校,解“一校三区”困局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1-15 08:07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1982年,赫山区欧江岔镇学校时任校长周桂林四处奔走募集资金,为学校新建一栋教学楼。时隔43年后,历经风雨洗礼,这栋教学楼已经墙壁开裂、砖体也已腐蚀。高平教育集团创始人周桂林毅然决定,出资40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

  两次建楼,并非巧合。近日,记者来到欧江岔镇学校,倾听背后的感人故事。走进学校,左侧的教学楼传来琅琅书声。右侧的教学楼已设置围挡,准备拆除重建。校长周旺冰告诉记者:“经专业机构鉴定,这栋楼是危房,存在安全隐患。桂爹将给孩子们新建一栋教学楼,争取在明年秋季开学前完成建设,彻底结束一个学校三个校区办学的历史。”

  欧江岔镇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685人、教师58人。因学校承载能力有限,自2019年以来,一、二、三年级学生在益阳市综合中专借用教室就读,四、五、六年级学生在本校上学。今年9月,七、八、九年级学生在高平中学借用教室就读。因长年分校区办学,给学校管理带来不少麻烦。周旺冰苦笑道:“本部距离高平中学5.4公里,距离益阳市综合中专670多米,平时开个会,人都很难到齐。为了方便老师教学,每次开会,我带着行政班子去两个学校分别开会,会议纪要需要根据不同的参会地点和内容分别记录。”

  在日常教学、管理方面,部分老师上课须两头跑。因学校没有宿舍楼,来自湘阴、望城、宁乡等地的8名外地教师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房,每年自费租金3000余元。或每天早出晚归,在学校和小家间奔跑。因小学与中专的餐费标准不同,学校每天安排专人,为一、二、三年级学生派送午餐250余份。

  周旺冰介绍:“分校区办学不是长久之计,新建教学楼一直是师生们最大的心愿,苦于没有资金,这个愿望难以实现。”

  直到2023年8月,事情迎来转机。欧江岔镇学校51班举行同学聚会,学生邀请老校长周桂林参加聚会。这些年来,周桂林创办的高平教育集团旗下有50多所学校,集团入列“全国民办学校50强”,周桂林入选“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回到曾经教书19年的学校,周桂林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他回忆道:“当时,学校只有一栋破败的教学楼、一间礼堂,因教学条件艰苦,能升入初中的学生不足40%。”为了留住学生,周桂林举债10万元,新建教学楼,为师生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抓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3年后,周桂林建设的教学楼已经十分破旧,学校缺乏实验室、阅览室等功能室。操场面积小,上体育课时,学生只能在田间小路上跑步。尽管办学条件落后,但在农村同类学校中,欧江岔镇教学质量位居前茅。

  学校努力抓教学质量的故事打动了周桂林,同学聚会时,他承诺——出资400万元新建教学楼。得知这一善举,欧江岔镇党委、政府着力抓好教学楼建设服务保障,紧锣密鼓推进现场勘查、改扩建项目可研、职能部门对接等工作。

  今年11月13日,欧江岔镇学校教学楼捐建签约暨开工仪式在镇政府举行,周桂林与周旺冰签订捐赠协议,财政、住建、自然资源等十余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欧江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耀表态:“将为教学楼建设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好环境,确保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把教学楼建成精品工程、阳光工程。”

  当日10时8分,教学楼破土动工,师生们个个欢欣鼓舞。望着作业的挖机,87岁的周桂林满怀热忱说道:“我是穷人家的子弟,小时候讨过米、逃过荒,是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捐建教学楼,捐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心,希望我们的基础教育更上层楼,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美玲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