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做直播销售猕猴桃。甘果摄
11月的安化县田庄乡温溪村,暖阳普照。在奔梦猕猴桃专业种植合作社果园里,负责人蒋文正在为果树施肥。这位1987年出生的青年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挂果的10多亩地,卖了10多万元。虽说还没追上当年在江苏开水果店的收入,但明年剩下的10多亩也挂果了,收入翻番肯定没问题。”
2012年,蒋文在江苏和亲友合伙开了家水果店,日子过得像上了发条。“365天连轴转,连陪家人吃顿热饭的时间都没有。”他说,虽说一年能挣10多万元,但重复的劳作让他越来越提不起劲。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市场上不少猕猴桃好看不好吃。他说:“有的7月份就抢先上市,果皮还是青的,吃起来酸得皱眉,就算放熟了都不甜。与其卖别人的劣质果,不如回老家自己种好果,心里踏实。”
2019年,蒋文咬咬牙关掉了江苏的店,揣着积蓄回了老家。这个决定,在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父母急得直跺脚:“种果树是慢功夫,三五年才能见回头钱,风险多大!”蒋文说:“我跟家里人说,这事我想好了,只要不是实在撑不下去,我就不会放弃。”
真正上手才发现,种猕猴桃的难处比预想的多得多。蒋文在村里流转了30亩地,地里长满荒草,他带着工具一点点开垦,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更糟的是品种踩了坑,当时他凭着卖水果的经验选了上好的品种,买回来的种苗种下去,直到挂果才发现不对版。“当时心都凉了,等于那几年时间全白费了。”没办法,他只能自己跑遍周边果园找优质枝条,一点点重新嫁接。
2021年,自己种植的第三年,果园终于迎来第一次挂果。看着枝头沉甸甸的果子,蒋文心里乐开了花,可没高兴几天就遭了重创。1500公斤果子遭了病虫害,最后能卖的只剩100余公斤。“看着满地被虫蛀的果子,心疼得直跺脚,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做梦都是果子掉在地上的声音。我爸也跟着急,说‘早跟你说不行吧’。”这次打击让他沉下心来钻研防虫技术,上网查资料买诱虫灯、配防虫液,摸索物理防虫的法子;平时更用心疏果、施肥,增强果树抵抗力。“这是守品质必须付出的代价,值!”
前三年果园没一分钱收入,全家开销全靠之前开水果店的积蓄。最难的时候,蒋文看着空荡荡的钱包,也偷偷打过退堂鼓。“但每次走进果园,看着果树一天天长大,又舍不得放弃。”他说,以前自己做事情没耐心,见效慢就想撂挑子,种猕猴桃这几年才真正明白:农业就是个慢功夫,急不来,得熬,熬过去了就有收获。
实打实的品质,终于让蒋文的猕猴桃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果子甜度高、果香浓,吃过的人都成了回头客。他学着拍果园视频发抖音、微信,线上订单慢慢多了。以前江苏水果店的老伙计们尝了样品,主动帮他代销;偶尔还有游客慕名来园里采摘。“今年线上就卖了400多单,占了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蒋文笑得腼腆,“江苏的老朋友今年拿了两次货很快就卖光了,还催着我明年多留点。”
日子好起来了,蒋文也没忘了乡亲们。果园里除草、疏果、采摘这些活,他都优先雇村里的老人和妇女,每年要雇近200人次,光劳务费就发出去2万多元。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现在跟朋友试种了些桃子,想打造综合型种植果园,再结合村里的文旅资源做采摘游。“猕猴桃摘了不能马上吃,采摘期也短;种一些成熟了就能吃的水果,正好能补这个短板,吸引更多游客来。”他说。
如今,蒋文的猕猴桃园成了村里的“明星项目”,不少人来向他取经。他用6年的坚守证明,带着一股子韧劲扎根乡土,把“小果子”做成“甜蜜事业”,不仅能撑起自己的家,也能为乡村振兴添一把火。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