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参观周立波故居。周明瑶摄
“前人太有智慧了!没有现代技术,居然能做出这么多实用的工具!”11月19日,在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农耕实践馆内,益师附小2012班学生熊梓潼紧跟讲解员的步伐,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眼中满是对传统农耕文明的惊叹。
当天,益师附小六年级11个班的550名学生开启“文约清溪”主题研学之旅,沿着“人文+自然+实践”的路线,走进人民文学书屋、清溪剧院草坪、省作协书屋等十余处文化与实践点位,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知识、触摸文脉。从清晨的“晨读”分享,到《珠行千里》《不倒森林》等团队协作游戏,再到农耕实践馆里对传统农具的观察探究、周立波故居中的文学脉络梳理,同学们在走、听、做、思中上了一堂生动的校外课。人民文学书屋里,大家围坐交流文学作品中的童年意象;清溪剧院草坪上,伴着自然景致展开即兴观察写作;省作协书屋的书架前,不少同学驻足翻阅乡土文学作品,小声讨论着书中的乡村故事。
“把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里感受文化、链接生活,是这次研学的核心目的。”带队老师介绍,从文学空间到农耕实践,从团队协作到独立观察,研学设计既呼应了“文约清溪”的主题,也让六年级学生在毕业前收获了集体成长的独特记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周明瑶 皮尉人 陈虎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