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双高对接”支点 撬动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1-24 09:11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今年8月,赫山区“‘双高对接’暨成果路演——中南大学专场活动”在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举行。经过3个多月的推进,已有部分项目进入签约阶段。在赫山区,这样借力“双高对接”支点,撬动科技成果不断转化的案例有很多:湖南同创普润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段柏华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将喷管耐温性能提升至1700℃以上,产品成功配套836kN推力的天鹊15A液氧甲烷发动机;湖南宏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周向阳教授团队合作,将退役电池梯次利用于5G基站储能和低速电动车领域,实现循环寿命延长至1800次、成本降低40%的双重突破……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纽带,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近年来,赫山区坚持以高校、科研院所与高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常态化对接为主抓手,从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发力,不断优化全周期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支撑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和“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技术孤岛”与“应用鸿沟”的存在,让大量实验室里的优秀成果难以走向市场,陷入沉睡困境。赫山区科技部门在调研中发现,成果转化之路普遍面临价值评估的错位、合作模式选择、理念文化差异、沟通渠道不畅等难题。而传统的“大会式”对接方式信息传递链条长、节点多,存在严重的信息衰减与失真,导致科研团队找不到精准需求,企业寻不到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供需双方处于信息不匹配状态。

  可喜的是,湖南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为破局提供了有利条件。《湖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协同;《湖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则为技术转移、权益分配提供清晰指引。这些顶层设计为赫山区探索“双高对接”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方向指引。面对成果转化的多重困境,赫山区经过反复探索,从宏观布局到微观执行层层递进,精准破解各环节难题——在战略共识框架下,基于区域产业规划,组织特色产业集群与高校对应优势学院或学科集群定向链接。通过举办行业技术研讨会等方式,实现需求聚类与资源聚焦,将宏观战略意向细化为清晰可行的技术攻关目录与协同创新路径,让高校科研方向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形成“区域搭台、产业牵线、校企唱戏”的良性互动格局。

  2021年赫山区与中南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正是赫山区“双高对接”工作迈出的关键一步,为双方长远合作打下了基础。2025年在中南大学科技园举行的“双高对接”暨成果路演活动,成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我们旨在促成中南大学尖端学科与赫山区产业方向的战略同频。”赫山区委主要领导表示,这场盛会是赫山区主动链接顶级科创资源的有力证明,标志着区域科技工作迈入主动布局新阶段。

  在产业锚定上,赫山区精准聚焦电容器与新材料两大核心产业赛道,打通学研产用主动脉。电容器产业领域,赫山区科技部门牵头组织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专家团队深入安兴电子等企业开展专项调研,精准识别发展瓶颈;支持龙头企业艾华集团与中南大学共建博士后科研协作中心,为产业升级注入智力动力。新材料产业方面,通过系统性布局高能级协同创新平台,整合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等优质资源,联合企业建设涵盖国家级CNAS实验室、专业研究院所、博士后工作站的立体化研发体系,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链条的创新生态。

  从初期技术需求识别,到多轮专题研讨组织,再到省级转化资金申报协助,政府的全程护航为项目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赫山区的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新模式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曹灿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