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地都在推行‘一村一品’,也有村子走的是‘一村多品’的路子,村民手里有资源,有种蔬菜的,有散养土鸡的,还有种药材、制茶叶的,把这些农产品集中起来,由村集体统一收购、销售,也是一个出路。”
11月26日,在安化县东坪镇百选村村委会议室里,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进行。刚参加完县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的村委委员谌姣,正与村干部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眼前这位“90后”女孩,说话干净利落。她谈到,这次培训让她对村级财务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产业发展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作为村里最年轻的干部,谌姣是如何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的呢?
故事要从2019年年底说起。那时正在家休产假的谌姣,迎来了上门走访的老支书谌云崖。原来,即将卸任的老支书这些天一直在村里物色年轻骨干,希望能为村班子注入新鲜血液。
“当时村里急需一位懂电脑的便民服务员,我正好有相关工作经验。”谌姣说,起初她担心自己做不好,家人也不支持,那时她和丈夫在镇上经营着两家店铺。但是老支书说,村上的工作需要年轻人。
抱着试一试、帮帮忙的心态,谌姣迈进了村委会的大门。最初的日子里,她面对的是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录入和看似琐碎的村民事务。然而,正是这些平凡小事,悄然改变着她对基层工作的认知。
有一次,接到一项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通知,谌姣仔细核对名单后,逐一通知符合条件的村民前来办理。在她看来,这本是分内之事,是村民应享的政策。
没想到,一位村民办理完手续后说:“你们真的把村民的事当自家的事了。”这样发自肺腑的感谢,谌姣接连收到了好几次。
“原来,把分内事做实做细,就能温暖这么多人心。”谌姣晚上回家与丈夫分享时说,得到村民的认可,感觉很有意义。
谌姣的真诚付出,家人都看在眼里。曾经持反对态度的丈夫,主动承担起两家店铺的经营,让她安心在村里工作。2022年,因工作扎实、深得民心,谌姣高票当选为村委委员。
接下来的日子,她认真跟村干部们学习,特别是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弟龙,他凡事都把村民放在第一位。这种言传身教,让谌姣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村民的初心。
每到假期,村里的孩子们便无所事事,谌姣深入了解后发现,不少孩子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
一个想法在她心中萌生。她立即向张弟龙反映情况,将村委的会议室、图书室和党员活动室充分利用起来,在寒暑假为孩子们开辟一个集中的学习活动空间。并邀请村里返乡大学生给孩子们上课。
假期班开班后,孩子们纷纷被吸引到了村里。大学生的悉心辅导,村干部的日常管理,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有人送来蔬菜,有人捐赠学习用品。
这份善意,也带动了更多的行动。在外开办鞋厂的村民谌琼,不仅为村里提供了十多个就业岗位,去年年底还主动为困难家庭捐赠了一批鞋子。
这件事让谌姣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汇聚每个人的力量。
作为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村干部,谌姣始终在寻找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今年6月开始,她跟着村干部四处考察黄精产业,计划在后躺组的林下试种80多亩黄精,发展林下经济。她和同事们不厌其烦地入户讲解,山林流转能享受租金,种植黄精还能获得劳务收入,一份资源两份收益。最终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终于打消家家顾虑,说动村民。
“12月底我们就可以把黄精种苗全部种完了。”谌姣说,她现在已经开始积极对接市场,为未来的收获提前铺路。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