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祛湿有妙招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8-12 08:50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每到三伏天,祛湿就成了热议话题,不少市民通过贴三伏贴、做三伏灸、运动健身等方法祛湿。什么是湿气?如何科学祛湿?记者采访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陈艳,了解祛湿的相关知识。

  这些人群更容易湿气入体

  “湿气”是中医学的一个概念。陈艳解释:“古人通过对四季的观察,总结出自然界存在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表现,如春季多风,夏季多暑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等。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如果气候变化出现异常,或超出了人体适应能力的范畴,就容易出现不适症状,甚至导致疾病发生。此时,上述六种气候表现就可能成为致病的邪气,即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

  湿气的来源主要有外感湿邪和内生湿邪。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群更容易生“湿气”;从事水产养殖,长期在潮湿环境工作,经常洗头发不吹干、湿衣服不换洗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湿邪入侵身体。这些都属于外感湿邪。

  内生湿邪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缺乏睡眠、口味重、贪寒凉、喝大酒、运动少、长久坐等等。陈艳提醒:“过度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饮食不规律的群体容易生湿;作息紊乱、长期熬夜的群体也容易生湿;长期缺少运动的人可能脾气运化失常,内生湿滞;长期受不良情绪影响、肝郁气滞的人群,也容易导致脾虚,出现湿邪表现。”

  中医认为,湿性重着、粘滞,易伤阳气。湿邪侵入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肌肉关节,阻碍气机,会出现头身困重、浮肿肥胖、肌肉关节酸痛,以及腹胀、乏力、大便异常等问题。

  湿气重会有哪些表现?陈艳介绍:“体内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感到头重如裹、关节沉重、浑身酸痛,不喜欢运动;湿气重的人脾运化功能减弱,到了饭点却没有饥饿感,吃些许食物就会感觉腹胀;因湿邪困阻中焦,大肠功能失司,容易出现腹泻、腹痛、大便不成形等问题。”

  其实,通过仔细观察,也可以判断自己体内是否存在湿气。湿气重的人皮肤油腻、毛孔较粗,容易长痘,皮肤呈暗黄或蜡黄色,容易皮肤瘙痒,甚至出现湿疹;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舌边有齿印;头发容易油腻出油,脱发增多。

  三伏天祛湿正当时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是祛湿的最佳时期。注重清淡饮食、少食冷饮,减轻脾胃负担;适度运动、动则生阳,出汗可以排湿;居住环境要避免潮湿,保持空气流通;淋雨、汗湿后要及时更换衣物,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祛湿。

  陈艳介绍:“可选用藿香、佩兰、木香、石菖蒲等辛香温燥的药品煎水服用,也可将这些药物研磨成粉末,制作成香囊佩戴;食用山药、莲子、白扁豆等食物,可以健脾祛湿;用赤小豆、茯苓、车前子、冬瓜皮、玉米须煲汤,或者煮粥、煮茶,可以利水渗湿;将黄芪、肉桂、干姜、艾叶加入膳食或茶饮中,可以温阳化湿。”

  对吃货而言,通过食疗祛湿十分合宜。陈艳向记者推荐了这三款祛湿的药膳:一是健脾祛湿的白扁豆山药粥,取白扁豆30克、山药30克、大米50克。白扁豆洗净,加适量水浸泡,大火煎煮,烧开后转文火,煲煮30分钟后,再加入山药和大米。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粥熟。出锅前,可加适量冰糖调味;二是祛湿利水的冬瓜薏米粥,取冬瓜100克、薏米50克、粳米30克,冬瓜洗净后,带皮切成小块,与薏米、粳米同时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熬煮成粥;三是健脾祛湿的茯苓赤小豆粥,取茯苓30克、赤小豆50克、粳米50克,将材料淘洗干净后,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熬煮成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美玲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