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广东、云南等地受登革热侵扰,我省境内也报告多起登革热病例。登革热是什么病症?如何预防和治疗?记者就此采访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康复科副主任刘坤。刘坤提醒:市民外出做好防蚊工作,谨防感染登革热;若有境外或外省旅居史,一旦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将旅居史告知医生,开展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什么是登革热?
刘坤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累及地区呈扩大趋势,有由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倾向。
登革热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刘坤说,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急性起病,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39℃以上。部分病例发热3至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至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也称“马鞍热”)。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四肢可见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融合成片的红色斑疹,其中可见散在小片正常皮肤)。可出现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少数病例为重症登革热,可发生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重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少数患者可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如何治疗和预防登革热?
刘坤说,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病例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可解除隔离。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于预防方面,刘坤说,由于目前尚无上市的登革热疫苗,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如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媒介伊蚊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社区居民家中使用纱窗纱门和蚊帐蚊香等;外出使用驱蚊剂,避免伊蚊叮咬。对居家患者,应指导其实施防蚊隔离措施,控制登革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