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发生一起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案件。李同学在用家长手机玩游戏时,不慎添加了一名陌生人为好友,随后被骗走了1.5万余元。这一事件再次为广大家长敲响警钟,提醒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提高孩子的防骗能力。
据了解,李同学在使用快某App时,一名陌生人主动添加其为好友。随后,该陌生人向李同学发送了一张警官证照片,并自称是警察,要求李同学配合其工作,否则将对其父母采取强制措施。由于李同学社会经验不足,加之对父母的安危感到担忧,便按照对方的要求,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了转账操作,并将收到的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了对方,直到家长发现时,已经损失了1.5万余元。
此类诈骗手法并不新鲜,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上当受骗。诈骗分子常常隐藏在各大短视频、社交平台,通过冒充警察、法官等公职人员,利用目标对象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特点,对其进行威胁和恐吓,迫使其进行转账操作或诱导性网上消费。
市反诈中心提醒广大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引导孩子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随意开启屏幕共享,更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隐私信息。同时,家长应加强对银行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管理,不定期更改密码,避免让孩子掌握密码后被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周琳 孟靖涵责任编辑:徐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