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青少年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黄金期,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运动量减少,青少年肥胖问题愈发严峻。肥胖不仅影响青少年体态,更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心理障碍等长期健康风险。如何抓住暑假契机,通过科学手段帮助孩子减重?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篮球训练机构、健身中心及中医医院,探寻多方协同的解决方案。
篮球训练激活体能
8月5日,在赫山区奥林匹克公园的巴图鲁俱乐部篮球训练班,一群4岁至14岁的孩子在教练的带领下,正专注地练习运球、投篮、传球等基础技能。这个为期15天、每节课90分钟的训练营,不仅教授篮球技术,更将体能提升融入课程设计。“每天不累,但跑得更快了,体能增强了很多。”8岁的学员王晨奕兴奋地说。
训练班负责人唐伟杰表示,篮球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协调性和爆发力,同时通过团队互动能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针对肥胖儿童,教练会特别设计低强度到高强度的渐进式训练,避免过度负荷对骨骼发育的影响。唐伟杰强调:“青少年骨骼尚未完全成形,运动减重需遵循‘适量、持续、多样化’原则,避免单一负重训练。”
私教健身+饮食科学保障
位于赫山区的星空健身中心,今年暑假已吸引近300名青少年参与健身减肥。这里提供私教服务,涵盖体能、心肺、力量、耐力等专项训练,每节课费用约100元。8岁的学员小林在教练指导下,通过游戏化的体能挑战,一个月内减重3公斤。“孩子从抗拒运动到主动要求加练,变化非常大。”小林的母亲说。
除了运动,星空健身还推出每日不重样的减脂餐,每份13元,包含糙米饭、鸡胸肉、西蓝花等均衡搭配的营养餐。星空健身负责人欧兴旺指出:“减重需‘三分练七分吃’,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不能盲目节食。因此要在控制热量的同时,确保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摄入。”
精准施策科学减重
在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李赤坤的诊室里,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肥胖问题。李赤坤介绍,中医将青少年肥胖分为脾虚湿阻、胃热湿阻、肝郁气滞等症型,通过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方案。对脾虚湿阻型(常见于乏力、舌苔白腻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利湿;对胃热湿阻型(多食易饿、便秘者),用防风通圣散清热通便;对肝郁气滞型(情绪波动大者),以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
外治疗法同样重要。针灸选取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抑制食欲,推拿通过摩腹、捏脊改善脾胃功能。此外,薏苡仁粥、山楂茶等食疗方也深受家长欢迎。李赤坤强调:“中医减重不是单纯‘减体重’,而是通过调理体质,从根本上改善代谢异常,减少西药副作用。”
李赤坤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高脂食品,增加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二是养成运动习惯,每天至少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三是提供家庭支持,家长以身作则,避免用食物奖励孩子,营造健康家庭环境;四是定期体检,监测体重、血糖、血脂等指标,早发现早干预。
对于已符合肥胖诊断标准的孩子,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显著。西医可快速控制体重、监测并发症,中医则从体质根源改善代谢,两者结合实现“标本兼治”。李赤坤还提醒,科学减重需要避开三大误区:一是不盲目节食。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生长迟缓;二是不依赖药物。减肥药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甚至引发肝肾功能损伤;三是避免体重羞辱。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通过鼓励而非指责帮助其建立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