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一名13岁女孩小佳(化名)因在快手平台留言出售“小马宝莉卡”,遭遇电信诈骗损失5000元。该案背后,暴露出诈骗分子正将目标瞄准辨识能力较弱、社会经验不足的未成年人,需引起家长和社会高度重视。
据了解,小佳在视频评论区发布售卡信息后,很快有“买家”主动联系,要求转至QQ详谈。添加QQ好友后,对方以验证身份为由索要面部照片,确认其未成年身份后,诱导小佳下载远程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并操作转账,最终骗走5000元。
网上交易随处可见,为何小佳成了受害对象?警方表示,随着反诈宣传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群众对电信诈骗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群众认知越高,诈骗分子得手率越低。为了骗得更多钱财,诈骗分子将目光瞄向了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在网络上活动时有自己的显著特征,如社交软件名称、头像偏二次元化,喜欢关注各类明星甚至追星,喜欢幼龄影视、游戏、文学及其周边产品,如蛋仔派对、公主换装、小马宝莉等,这些与未成年元素紧密相关的词汇,是诈骗分子在网络上鉴别未成年的关键词。通过留意关键词,诈骗分子判断某社交账户使用者可能是未成年人,然后以各种借口接近他/她,并实施电信诈骗。此类“精准诈骗”手段隐蔽、针对性强,令人防不胜防。
民警提醒广大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告诫其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添加陌生好友、不独自进行网络交易。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胜利 何佑责任编辑:曹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