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强市之路

益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熊炜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20 16:56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省委、省政府就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提出了“在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上下功夫”等七个下功夫的要求。益阳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强市之路,奋力书写新时代高标准的“山乡巨变”。

  一、久久为功壮大经济实力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要求湖南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省委书记沈晓明两次来益调研座谈,分别提出了“突出产业立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强市之路”的要求。对益阳而言,这不是一道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全力做好的“必答题”。近年来,益阳以产业强市战略为总揽,出台建设“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意见,持之以恒推进新型工业化,先后建成了电容器、黑茶制造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实力明显提升。下一步,益阳将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力争产业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更好融入大局。聚焦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334”产业矩阵,改造升级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建材家居3个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3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4个新兴产业,更好融入和服务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加凸显特色。目前,益阳形成了电容器、先进碳基材料、PCB(电子电路板)特色产业三张金名片,每年产值增速达到10%左右。其中,信维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项目,有望助推益阳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MLCC研发和生产基地,长纤碳陶制动盘技术入主多家主流车企及国内新势力车企,PCB产业总产值达到全省电子电路板行业产值的8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电容器、先进碳基材料、PCB产业发展壮大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更快建好项目。贯彻落实国务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的决策部署,积极谋划发展低空经济、北斗应用等未来产业项目。开展“四比四提高”行动,实施市重点产业项目220个以上,突出抓好信维多层陶瓷电容器、金博碳谷产业园等十大产业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强扩大开放。近年来,益阳通过一本家谱引进了江丰电子,通过乡贤展板引进了袁记云饺,通过链式招商引进了PCB、碳基材料等系列企业。民营经济的贡献度达到75.4%,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5.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下一步,将抢抓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按照“顶天立地”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全力推动亲情招商、乡友招商、驻点招商、链群招商等工作,大力推进湘商回归、校友回益,做到国资、民资、外资三齐抓,大、中、小企业三齐抓,一、二、三产业三齐抓,进一步实现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

  二、攀高向新加快产创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目前,益阳已建成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05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实现“卡脖子”的高端电容MLCC国产替代、量化生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49%,居全省第4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96件,居全省第5位。下一步,益阳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对接省“4+4科创工程”,主动融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完善创新体系。立足现有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检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平台,积极利用外部优势资源,着力引进和建设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建立更为顺畅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鼓励从单一的技术要素合作转为技术、人才、资本、实验室等多要素、多样化合作。突出创新主体。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加大政策、人才和宣传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紧密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和支持企业定向攻关,努力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每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发挥临近长沙的地理优势,探索构建“长沙研发、益阳转化”的协同机制,在2024年从长沙高校转化科研成果390项的基础上,争取未来取得量质齐升。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技术需求库、成果储备库、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两库一平台”,支持和服务校企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推动实数融合。更积极更主动抢抓数字时代红利、抢占数智发展先机,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聚焦关键基础,深化千兆城市建设,新建5G基站700个,加速构建完善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聚焦关键企业,鼓励中联重科、艾华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共性平台,引导规工企业加速数字化改造实现整体转型。力争2025年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2200家、智造企业20家、智能产线50条。聚焦关键环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应用,打造端到端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闭环,精准赋能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

  三、对标一流筑牢产业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增强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益阳将强化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坚持把园区作为主要阵地、把金融作为源头活水、把人才作为核心要素、把营商环境作为强大磁场,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增强园区引擎作用。通过多年的“五好”园区建设,益阳基本上实现了每个园区有一个省级以上产业集群,2024年益阳高新区、安化经开区、沅江高新区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优秀园区。特别是益阳高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剥离,改革工作获评省政府大抓落实典型经验。下一步,将锚定“五好”目标,着力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园区发展模式,促进项目、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把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增强金融活水作用。抓实盘活现代金融,全力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深化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融合发展,用好用活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政策,持续推进“金芙蓉”跃升行动,着重推进规转股、股上市工作,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人才支撑作用。落地落细“人才新政25条”升级版、“支持产业人才20条”等政策,开展柔性引才,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强化技术型人才培育,持续支持湖南工艺美院、江丰科技职校、益阳职院等院校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增强环境服务作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态开展“送解优”行动,深入开展民营企业集中走访活动,真情实意听心声、强帮扶、促发展。提效政务服务,丰富“湘易办”益阳专区旗舰店应用场景,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优惠政策,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降低企业营商成本。规范涉企执法,落实赋码检查、执法观察期制度,做到无事不扰。

  四、发挥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强调要推动存量产业扩能升级。下一步,益阳将立足全市实际,在推进产业融合化、协调化、品牌化、龙头化发展上下功夫,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融合化发展之路。加快构建“4+N”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依托传统工业优势占据农副产品生产中上游,带动一批百亿级以上的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共进”,加大研发设计、信息数据、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培育力度,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450家以上。打造明清古巷、竹海幻境、茶乡花海等特色景区景点,积极引导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消费新场景建设,形成以“活动带动人气、消费促进融合”的积极氛围。坚持走协调化发展之路。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成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年度建设任务。深化“东接东融”战略,支持园区加入长株潭园区发展联盟,鼓励企业与长株潭企业合作对接,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我市。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坚持通过争创一个品牌、做大一个企业、带动一片基地、开拓一方市场,大力实施“三品工程”,引导企业树立以品牌为核心的战略思维,持续擦亮安化黑茶、桃江笋竹、沅江芦笋芦菇、南县稻虾等地域品牌。坚持走龙头化发展之路。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重点扶持综合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架构支撑产业加快发展的“四梁八柱”,力争2025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新增产值过10亿级企业10家、过亿级企业20家,新增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绿色工厂等国省制造业品牌100个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作者: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