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复苏仍存差距 优化结构实现赶超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2-15 09:20 浏览量:
字体:

2021年,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国际环境和国内风险挑战仍然并存。在此背景下,全市积极落实“三高四新”战略要求,大力“纾困增效”,激发工业企业活力,着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企业利润实现稳定增长。

一、规模工业效益现状

(一)收入利润稳步增长

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高于上年7.1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4.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增速高于上年7.8个百分点。

图: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情况

(二)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

从三大门类看,全市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拉动力强。2021年,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利润增长12.8个百分点;而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仅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利润增长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8.7亿元,比上年下降34.7%,还影响全市规模工业利润增长4.4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内部行业看,29个行业大类中,共有25个行业利润呈现增长,增长面为86.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72.6%、55.1%,分别拉动规模工业增长4.7个和4.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综合效益逐渐优化

2021年,从资产、负债及投资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分析,全市规模工业综合效益逐渐优化。一是全市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43.0元,比上年增加13.5元,实现了资产与收入的较好转化;二是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为188.1万元,比上年增加24.7万元,实现了人力与收入的较好转化;三是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投资收益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实现其他收益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实现营业外收入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增速均高于营业收入。

(四)景气调查信心较强

12月末,全市对251家规模工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230家企业填报有效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4%的企业反映本季度综合经营状况良好,仅0.4%的企业反映本季度综合经营状况不佳;24.4%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相比前期提高,仅9.6%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相比前期下降;44.8%的企业预计下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较为乐观,仅3家企业预计下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不乐观,企业家对未来发展有较强信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比全国全省差距大

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效益持续稳定恢复,但相对全国、全省及各市州仍有不小差距。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低于全国25.5个百分点、全省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2020年-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低于全国13.4个百分点、全省4.9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48.4%,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也展现较强发展活力,而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仅0.8%。

(二)经营成本压力较大

2021年,上游原材料产品价格高涨,全市以下游行业尤其是下游小微企业为主,企业的生产经营受此影响较大。一方面,全市1336家规模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43家,企业亏损面为3.2%,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5.1亿元,比上年增长57.4%。另一方面,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6%,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3.2个百分点、全省1.2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压力大的企业达73.5%,反映“用工成本”压力大的企业达60.9%。

三、对策建议

(一)积极优化产业结构

2021年,从全国、全省总体来看,规模工业企业利润高增主要靠上游行业以及高技术企业拉动,在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上游行业的利润增速将趋于稳定,但高技术企业的带动力不容小觑。全市要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要抓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找准全市以及各区县(市)、园区工业经济发展定位,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解开成本上涨的束缚,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持续强化帮扶培育

近期,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保供稳价的政策,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将为2022年工业企业利润回升提供坚实基础。全市要把握时机,大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一方面要培养企业现代化发展,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渗透融合,以科技提升企业外部实力,各行业都要争取培育出本土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后勤工作,搭建平台增进各区县(市)、园区间的优势互补,增强龙头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带动,更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原材料上涨的问题,增强企业发展要素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作者:谢倩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