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围绕第29个世界湿地日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宣教活动,通过展示独特而珍贵的湿地资源,结合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度,增强市民的参与意识。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加强湿地生态保护,这项工作不仅是政府和部门的责任,也需要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市湿地资源丰富,河汊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境内拥有南洞庭湖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理想的栖息繁衍之所。丰富的湿地资源不仅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我市赢得了“湿地之城”的美誉,承载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生态魅力和发展潜力。
2022年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这也是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的标志。政府层面要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从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视角,合力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要谋划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工程,湿地保护各成员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明确的职责分工,因地制宜采取水系连通、水体治理、环境整治、违规排污整治、岸线整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维护湿地生态功能,补齐湿地生态保护短板。
各级司法机关要发挥湿地司法保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不断筑牢湿地生态司法保护屏障,增强全社会珍爱湿地、保护湿地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湿地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保护湿地不仅是政府和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相关部门要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通过世界湿地日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湿地保护知识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还可以采取定向扶持、产业转移、吸引社会资金、社区共建等方式,推动湿地周边地区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相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