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巴黎残奥会中,桃江籍运动员文晓燕斩获4金,被省人民政府记大功奖励;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帮助1200余名技能人才靠一门手艺开启幸福生活,获评“全国美丽工坊”……近3年,我市共有3982名残疾人顺利就业,641名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通过自身努力和社会赋能,一大批怀揣梦想的残疾人步入职场,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了人生价值。
去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针对身有残疾、家庭生活困难等就业困难人员,着力提升就业援助服务精准性、可及性。今年的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对不少残疾人而言,就业承载着实现自我尊严与价值的双重意义,是拥抱幸福生活的入场券。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就业创业能力的残疾人,职能部门要摸清就业需求和就业条件,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创新创业等培训,通过“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全力提升残疾群体就业率。要规范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时间和补贴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培训费、生活费等补贴,努力降低残疾人就业成本。要构建全周期就业服务体系,科学测评残疾人的身体状况、职业技能、心理适应能力,根据实际状况为他们合理匹配岗位,并动态跟踪其工作情况,帮助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随着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不少残疾人选择自主创业,通过直播带货、居家创业,勇闯新赛道。创业过程中,残疾人比健全人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更多,初创期的“帮一把”尤为关键。我们要发挥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阳光助残基地等优势,提供场地支持、政策对接、品牌推广等服务,帮助小微企业搭建融资渠道,努力链接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引导企业找准发展方向。
助残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帮助残疾人群体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开放包容的就业环境、融合共享的价值理念,在帮助残疾人顺利就业、成功创业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相关职能部门要抓住“世界孤独症日”“全国助残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助残活动,用心用情讲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让扶残助残成为风尚,让更多残障者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与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