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坐月子该吃几顿”“堵奶了怎么办”这些孕产妇最关心的“小事”,能在家门口的社区课堂里找到专业答案,赫山区朝阳街道联合区妇幼保健院打造的孕妇学校,正以民生服务的“小切口”,撬动着母婴健康保障的“大福祉”。这种以“社区为阵地、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将专业医疗资源主动延伸至“准妈妈”身边,无疑是基层民生服务的一次精准发力。
从课程设计来看,孕妇学校精准捕捉到了“需求痛点”。传统母婴健康服务常面临“信息不对称”与“服务不落地”的困境:医院产检时专家讲解仓促,网络信息又鱼龙混杂,孕产妇尤其是新手妈妈往往在孕期护理、分娩准备、产后恢复等关键环节感到迷茫。而朝阳街道的孕妇学校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从首期课程聚焦自然分娩消除孕妇恐惧,到第二期用线上直播关注孕期心理保健,再到第五期手把手教产后恢复,每期课程都紧扣孕产妇不同阶段的核心需求,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操指南,让健康指导不再是“空中楼阁”。
从服务本质来讲,孕妇学校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传递。活动现场提供的免费量血压、听胎心、产检资料解读等服务,将“课堂教学”与“医疗服务”无缝衔接,既缓解了孕产妇往返医院的奔波之苦,也让健康管理更具针对性。这种“医疗资源下沉社区”的做法,不仅提升了优生优育意识,更织密了基层母婴健康保障网,让孕产妇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专业医疗服务的温度。
民生服务的温度,藏在每一个“想群众之所想”的细节里。朝阳街道的孕妇学校证明,不需要宏大的架构,只要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服务做细、做实、做到心坎上,就能让每一项民生举措都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暖心桥”。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微创新”涌现,让母婴健康服务覆盖更广泛、更精准,为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保驾护航,为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周明瑶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