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发展论坛

给狂飙的“摩电”系上“安全缰绳”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1-18 08:56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9月25日,我市公安交管部门通过研发平台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全面启用智能抓拍系统。截至目前,已累计智能巡查采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线索7万余条,发送提醒短信5万余条。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凭借轻便灵活等特点,成为许多市民的出行选择。然而,这两类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却较为普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市交管部门统计,2025年1月至10月,全市涉及“摩电”车辆的交通事故占比达24.5%,其中约70%的案件存在不按规定佩戴头盔、超员、逆行、闯红灯、涉牌涉证等违法行为。这清晰地表明,此类交通乱象已成为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

  以往,“摩电”交通违法主要依靠路面警力查处,存在覆盖面有限、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如今,随着电子抓拍、AI智能识别等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手段规范骑手交通行为、培养良好骑车习惯已成为现实。

  新上线的智能抓拍系统便是治理“摩电”交通违法的利器。该系统通过专门部署的电子监控设备,运用AI识别算法,自动抓拍多种常见违法行为,包括:驾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非机动车违反规定载人、逆向行驶、不按交通信号通行、涉牌涉证等。系统审核确认后,通过“交管12123”App或短信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并视情况要求非初犯者在规定时间内接受教育、签订承诺书或参加现场劝导,对拒不改正者将依法予以处罚。这种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监管模式,实现了对“摩电”违法行为的精准追溯和有效震慑。

  需要强调的是,抓拍与处罚只是手段,提升交通安全才是最终目的。这套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摩电”行驶系上“科技缰绳”。系统上线一个多月来,不仅节约了警力成本,更通过分级处理模式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数据显示,智能抓拍系统全面启用以来,“摩电”驾乘人员头盔佩戴率稳步提升,全市亡人交通事故数下降22.22%。这一数据表明该系统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群众的出行习惯,推动“行其道、守其则”的文明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技术手段只是“摩电”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要实现长效治理,除了运用智能抓拍外,还必须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首先,在加强执法监管的同时,要不断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其次,要完善非机动车道等基础设施规划,为“摩电”提供更安全的通行环境。此外,需要推动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从源头上把好车辆安全关。

  此外,在推进智能治理的过程中,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同时设立便捷的申诉渠道,防止误拍误判,让技术应用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期待“摩电”治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既保持执法刚性,又体现城市温度,最终推动形成更加安全、文明、有序的城市交通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苏钢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