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益阳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二条措施》)。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一是中央有部署。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引。二是省里有要求。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政策、基金、孵化、导师、课程、典型、宣传七大领域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三是市里有需求。当前益阳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亟需青年人才支撑。我市大学生创办企业数量和规模与长沙、株洲等周边城市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青年创业人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必须抢抓省委“七个一”政策机遇窗口期,在创业补贴、场地支持、融资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打出政策“组合拳”,为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起草过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工作要求,市教育局牵头组建市专班统筹推进《益阳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十二条措施》起草工作,坚持深入调研与广泛征求意见相结合。一是迅速启动工作并明确职责。市专班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围绕起草工作深入研讨,明确各单位及相关科室职责,保障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征集硬核措施。市专班向成员单位征集措施,要求结合实际提出至少2条可行硬措施,共收集37条。4月7日整合形成20条核心措施,形成《益阳市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汇总稿)》。三是深入开展调研掌握实情。市专班通过与市直单位、园区、驻益高校代表座谈,精准把握大学生创业痛点与政策现状;同时借鉴广州、长沙、宁乡等地先进经验,结合益阳实际优化政策,确保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四是广泛征求意见提升质量。市专班先后2次专题研究讨论文件起草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十二条措施》初稿。4月30日,市专班再次向县市区及市直单位征求意见,收到反馈16条,完善后最终形成《益阳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十二条措施》。
三、审议通过
7月17日,《益阳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十二条措施》经市人民政府2025年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四、主要内容
《措施》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一)帮扶创业主体,完善政策支持。重点在于构建多层次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金融上通过差异化贷款额度和50%财政贴息降低融资成本,配套专属信贷产品与“白名单”加速资金落地。资金方面对首次创业且运营满1年的给予最高1万元补贴。载体建设通过市级基地认定奖补和年度孵化成效补助强化平台支撑。减税降费覆盖毕业生个体经营、小微企业及孵化载体。人才方面将优秀创业大学生纳入市级人才计划,并在银城青年人才项目中设立创业专项,形成资金、载体、税费、人才综合支持的政策框架。
(二)深化创业培训,增强创业能力。重点在于提供多元、精准的创业能力提升体系。通过组建130人规模的市级创业导师团队,开展“双进”活动(进基地、进校园)提供结对指导。完善分层次、定制化的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并配套补贴政策。针对涉农创业群体,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设立专项服务窗口,将返乡创业大学生纳入重点培育计划,形成“导师帮扶+课程赋能+涉农专项”的能力提升机制。
(三)拓展孵化空间,助力创业成长。重点在于构建便利化的创业孵化生态。通过孵化基地提供免费场地与租金补贴、特定园区租金优惠等降低物理空间成本。推出120平方米以内保障性租赁住房及市场租金八折优惠解决居住需求。设立市县两级“一站式服务中心”,创新“零打扰监管+零跑腿审批”服务模式,辅以柔性执法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形成“场地+住房+服务”三位一体的孵化支撑体系。
(四)弘扬创业精神,营造社会氛围。重点是打造“‘益’起创青春”宣传品牌,举办各类活动搭建政企对话平台,构建媒体宣传矩阵,开设政策解读专栏和典型宣传栏目,展示创业典型,推广创新经验,营造尊重创业、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益阳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十二条措施》的通知2025-07-30

